上学的时候学过一个故事叫《将相和》,里面的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赵国大将廉颇,另一个是赵国上卿蔺相如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才,两次粉碎了秦国的阴谋。

可秦国吃了哑巴亏,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他们又对赵国做了什么?



面子丢两次

赵王手里有块天下无双的和氏璧,全天下人都知道,但是没有人敢向赵国讨要。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强国,也只有秦国才配与赵国相提并论。但是由于赵国出现了内乱,精锐部队被消耗殆尽,赵国的实力一落千丈。



作为赵国的老对手,秦国秉持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则,在赵国的复苏阶段开始屡次找茬,想要趁机灭掉赵国。

而秦国找茬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要东西。秦昭襄王给赵惠文王写信:听说你们赵国有块很厉害的和氏璧,我们秦国想要这块和氏璧,你给不给我?



当然秦国也不是白拿的,他们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赵惠文王很纠结,他并不想交出和氏璧,但是他又怕秦国会以此为由挑起战争。

而且秦国人向来不守承诺,他们应允的这十五座城池,八成是拿不到的,如果把和氏璧交出去,大概率会打水漂。



就在赵惠文王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个宦官向他推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建议赵惠文王将和氏璧送到秦国去,因为如果不送,就是他们赵国理亏,而如果他们送过去了秦国却出尔反尔,那就是秦国理亏。

而且蔺相如自告奋勇,准备亲自将和氏璧送往秦国。



临行前,蔺相如答应赵惠文王,如果秦国不想割让城池,他一定会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来的。

等到了秦国之后,秦昭襄王非常粗鲁。他将和氏璧拿过去之后,很随意地把玩,而且还让自己的妃子们传看。

而且蔺相如就一直在一边等着,秦昭襄王完全没有割让城池的意思。



蔺相如此时已经看穿了秦国的阴谋,为了拿回和氏璧,他谎称和氏璧上有瑕疵,然后借着指出瑕疵的机会,将和氏璧拿在了自己手里。

随后蔺相如便跑到柱子边,以和氏璧威胁秦昭襄王割让城池。秦昭襄王担心蔺相如真的摔碎和氏璧,赶紧让人拿地图来。



在割让城池的时候,秦昭襄王心不在焉,只是随便选了十五座城。

蔺相如心想:这个秦王肯定没打算割让城池,我还是把和氏璧送回去吧,大不了死在秦国。

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的转让是很严肃的事,请您沐浴斋戒五天,五天之后我再把和氏璧给您。”



秦昭襄王没办法,只好等了五天,然而蔺相如早就让人将和氏璧送回去了。

等到第五天的时候,秦王找蔺相如索要和氏璧,蔺相如自然是拿不出来,但是蔺相如也有话说。

蔺相如指责秦王:“你们秦国不守信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每位国君都不讲信用,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蔺相如说自己已经将和氏璧送回去了,如果秦国真的打算割让城池,就赶紧行动,等赵国真正得到这十五座城之后,必然会将和氏璧送回来的。

随后蔺相如话锋一转,他告诉秦王,如果秦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割让城池的话,那就不用再说了,要杀要剐都随便。



秦昭襄王当然是没想割让城池,他只想激怒赵国,试探赵国的兵力。可现在被蔺相如这么一搅和,事情肯定是办不成了。

如果秦昭襄王现在杀了蔺相如,那只会显得秦国玩不起,动不动就杀人放火,他们秦国的信誉还会再一次下降。没办法,秦昭襄王只好将蔺相如送了回去。



这一次秦国可以说完败,不仅没有得到和氏璧,还请蔺相如吃了五天的大餐。

秦昭襄王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他派白起去攻占了赵国的两座城池。

秦国的野心终于暴露了,赵国的士兵也开始奋力反抗,他们成功拦住了秦国的军队。



双方的实力已经持平,再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于是秦昭襄王要求赵惠文王赴宴,准备在渑池这个地方进行和谈。

不过每个人都知道,秦昭襄王这次来,肯定是没安好心。赵惠文王担心自己有去无回,所以他并不打算前往渑池赴宴。



可是蔺相如建议他还是去一趟,这次的事情其实跟和氏璧那一次一样。如果赵王不去,就会给人落下把柄,对赵国不利。

在蔺相如的劝说之下,赵惠文王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但是一定要蔺相如跟他一起去。蔺相如本来就有此意,所以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渑池会上,秦王很猖狂地让赵王弹瑟,赵王只好弹了一段,秦国的史官马上就记上了。

史书上这么写,肯定会让后世之人误以为赵王真的不如秦王,蔺相如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于是他拿着缶走到秦王身边,请秦王击缶。

秦王自然是不乐意,但是蔺相如可不想放过他。



蔺相如对秦王说:“现在咱俩之间就五步远,你觉得我敢不敢杀了你?”

秦王害怕了,只好敲了一下缶,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事记上了。之后双方又进行几轮交锋,秦国没占到一丝便宜,都被蔺相如给挡回去了。



秦国的报复

自从发生了这两件事,秦国便放弃了针对赵国的想法,有蔺相如和廉颇守着,秦国无法对赵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但是秦昭襄王挺能活的,赵惠文王病逝的时候,他还活得好好的,蔺相如病危的时候,他还是活得好好的。



秦昭襄王得知蔺相如病危的消息后,马上命令白起出征赵国,双方在长平摆开阵势。

这一战,秦国为进攻方,赵国为防守方。廉颇知道此时的赵国打不过秦国,于是便将精力都放在了防守上。秦国进攻了三年,根本打不过来。



如果廉颇一直守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秦国退兵,可是秦国为了瓦解赵国的防线,派人到赵国去传播假消息,到处跟人说:秦国最怕的人其实是赵括。

此时的赵王还真就信了这种鬼话,将一直坚守在此处的廉颇换成了赵括。



其实赵王还专门去问过蔺相如,用赵括把廉颇换下来行不行。蔺相如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直接就说了不行。

赵括的父亲是著名的马服君赵奢,这位将军还是很有实力的,但是赵奢从来没有带着儿子上过战场,赵括只能在家里读一读赵奢写的兵书,他现在不能当主帅。



可是赵王并没有听蔺相如的话,还是用赵括换下了廉颇,最终导致赵军四十多万主力部队在长平被白起一锅端了。

赵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与最弱的韩国也差不多少,如果不是秦昭襄王刻意阻拦,白起直接就把赵国给占领了。

蔺相如在得知长平之战的结果后,气火攻心,病情加重,在自己家里悄然离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