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精忠魂》剧照

以民族英雄岳飞为题材的戏曲作品很多,广州市粤剧院延续了这一传统,新近出品了新编历史粤剧《精忠魂》,从传统文化当代转换的视角切入,演绎了一部时代感鲜明、舞台呈现完好、艺术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满足了当下民众对民族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再确认的文化需求。

作为一部以岳飞为主角的戏曲作品,当我们习惯于按照“红脸”“白脸”的程式化欣赏习惯去观剧时,才发现主创已在传统的戏曲语汇中融入了现代理念,使之充满了符合现代人审美趋势的当代气息。这种改变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历史精神的一种时代性表达。

在传统观念形态中,受儒家“君子小人”之辨的影响,以往的戏曲作品常常把历史人物简单区分、设计成好人和坏人,所谓“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赋以丑形”——“红脸”“白脸”也由此而来。人物一旦被定位为好人,他的一切就都是好的,即使有不好的一面,也要为贤者讳而不能触及;一旦被定位为坏人,他就必须一无是处了。不得不说,受到这种非黑即白的历史观的影响,戏曲历史剧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大多是脸谱化、程式化的。而《精忠魂》中的人物,却无法用这种标准划分。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扁平的,而是圆形的,有着多侧面的。

例如,直接导致岳飞悲剧命运的反派人物赵构,在此剧中的性格也有着多层次和复杂性的展现,在他最终决定要杀岳飞的动机阐释中,主创开掘出了很多因素:有对岳飞执意收复失地、迎接徽钦二帝回朝的顾忌,父兄回来后自己如何自处的尴尬,但同时,更有对君臣之间关系颠倒的愤怒:我才是南宋的帝王,江山是我赵构的江山,我已经决定了“议和”的国策,岳飞你凭什么不听话,非要坚持打仗?再有,岳飞坚持主战,屡建战功,功高震主,名满天下,路人皆知岳飞而不知我,我还怎么号令三军、管控国家呢?最后,岳飞拥兵自重,一旦起兵,我的权力和王朝何在……因此,不是我不爱惜人才,不是我非要和你过不去,而是时乎、运乎、命乎!这种抽丝剥茧般的深入掘挖,将赵构“这一个”帝王对岳飞态度的转变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舞台上。从被拥立时的感谢,从“不迎二圣,誓不为人”的誓言,到安于现状、开始猜忌岳飞、不肯迎二帝回来,再到嫉恨岳飞不改初衷,连发十二道金牌催他回京,最终以“有罪则生,无罪则死”的选择逼着岳飞认错……这一转变过程动态的呈现,使观众清晰地洞悉了赵构那种复杂而变化多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此剧对岳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如是。剧中,主创设计了岳飞对赵鼎、曹勋等同僚,对张宪、曹宁等部下,对岳云、岳银瓶等儿女的不同态度,巧妙地表现了他性格的不同层次,与此同时,更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岳飞对赵构的态度从满怀希望到充满绝望的转变。岳飞之外,秦桧的形象也没有像其他同类作品中那么张牙舞爪,而是小心翼翼跟在皇帝身边,揣摩他的意图,不动声色地引导他一步步走向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结局。值得一提的,还有金兀术这个人物,在该剧中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最大反派”的形象定位,他不再是野蛮、粗俗的一介莽夫,而是惜才爱才的精明首领。听听他劝岳飞归顺金人的话:“殊不知,你与大金开战,如若打败,则会死在本王手里;如若打胜,你必死于赵构小儿手上,无论胜败,你岳飞都难逃一死!这等不智,岳元帅你还不明白么?”何等睿智,何等清醒。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矛盾和冲突组成,都不是用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判断标准就可以概括的。应该说,这种复杂性使得剧中人物更生动、更真实,也更为当代观众所喜爱。

注重历史环境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把人物性格和命运建立在厚重而立体的环境描写上,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表现提供背景和张力,是这出戏的另一个特点。

金兵入侵,是宋代历史上的非常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与进程,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更在于它改变了很多人在这一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和生活态度,以及人与人之间对于这一事件秉持的不同认知和选择。

在这部作品中,主创先是采取了“以大托小”的叙事策略,以点带面地通过赵构和金兀术这两个头部人物的对峙,建构起了当时具有危机性的戏剧情境:金兵入侵,敌强我弱。又通过在舞台上展现金兵虐待徽钦二帝及其随从,以及虐杀百姓的一些关键场景和事件凸显,从整体上还原并重构了当时战争形势以及历史情境,唤起了观众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有意识地强化了对这个危机性事件理解的不同,造成了赵构与岳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以及岳飞的悲剧结局。在岳飞眼里,“大宋”这个国家的概念,是包括北宋和南宋两块地界,是包括徽钦二帝所代表的那段历史的,因此,“消灭金兵,迎回二帝”就成为他保家卫国的人生信念,而赵构心目中的“国”之概念,却是“孤王即天下”,是可以不顾忌其他因素的。如果没有金兵入侵这个非常性的时代巨变,岳飞不可能与赵构发生观念和情感层面的冲突,我们也就看不到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身上所迸发而出的爱国情怀了。


因此,这部作品既关注了人物个性的多个侧面的表现,又没有将它们绝对化,而是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上,作为整体历史的一部分加以表现的,并使之互文互动,这就成为了它得以超越一些同类作品的叙事范式,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富有时代性艺术世界的重要原因。

粤剧中的岳飞这一人物形象属于须生行当应工范畴,没有全面的艺术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是很难胜任的。而岳飞的扮演者、专工文武小生的李伟骢的表演却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不仅从念白、唱腔、身段、表演、扮相等方面,对岳飞这一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组织,使之跟其他剧种的岳飞有明显区别,而且还发挥了粤剧大武生行当的表演特长,在唱、念、做、打等方面都彰显了自己的功夫储备和独特个性。剧中安排了许多高亢激昂的高音唱腔,其中最高音达到了粤剧男演员唱腔中的相对极限,这也是专门针对李伟骢的嗓音特点而创作的。再如表演中“背手抛接枪”“180度背旗僵尸”等高难度表演技巧的运用,也不是所有演员都能胜任的。

最值得称道的,是李伟骢根据岳飞这个人物的身世、阅历以及性格特征进行的艺术处理,不是单方面地表现岳飞的英勇与忠诚,而是根据他的独特经历和人物关系变化,对其自身的神态、脚步、抖袖、唱腔、念白、指法、身段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调整,准确、鲜活、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了岳飞的才华、胆识、格局和视野,同时,也将现代观众更加喜欢和注重的男主精神世界表现出来。尤其是,表现出了岳飞从最初的憧憬到结尾时的绝望的整个过程。那种隐忍、挣扎、忍辱负重的情感状态,都带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让人猝不及防,又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戏剧理论家)


来源:文艺报


穿梭戏剧艺术的历史空间

徜徉逍遥自得的审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评戏

微信ID:lianzhongpingxi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