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见证半座城的蝶变;

三代人,赓续沪剧魂的坚守。


沪剧《苏河十八湾》是上海沪剧院精心打磨的原创剧目,彰显了时代性和人民性,与沪剧剧种特色和“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宗旨不谋而合,将于4月17日登陆杭州运河大剧院与当地观众见面。该剧以近30年的时光为跨度,聚焦于以“苏云”为代表的几代苏河人。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奋斗之下,苏州河从曾经的岁月斑驳,走向了如今水清岸绿的和谐盛景。这不仅是一条河的变迁,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闪耀,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用汗水与坚持,谱写了一首属于新时代的赞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城市发展的脉搏,每一段旋律都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坚韧与荣光。

沪剧《苏河十八湾》探班特辑

一位太仓的沪剧戏迷表示,在这部戏里看到了苏河沿岸的生活百态,满满都是上海风情。现场有位年轻观众也被剧情和舞美深深吸引,大屏画面、演员服化配合着剧情推进,让她真切感受到了时代变迁。一位家长带着六岁的儿子一同看完后认为,这部剧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深刻社会意义,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拼搏。

以小见大,书写时代篇章


沪剧《苏河十八湾》剧照 来源:上海沪剧院(下同)

导演以独特的“以小见大”手法,将苏河治理的宏大叙事,巧妙地融入“苏云”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日常。从柴米油盐到理想追求,从邻里家常到时代浪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苏云一家的故事,更是无数苏河建设者的缩影。他们用汗水与坚持,勾勒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蓬勃脉络,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这种细腻又宏大的表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城市发展记忆的大门。

豪华阵容,传承创新共融

在演员阵容上,上海沪剧院打造了一场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邂逅。中生代演员凭借深厚功底和舞台历练沉淀出的沉稳持重,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新生代演员则带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为角色注入新鲜血液。他们的碰撞交融,共同奏响了演绎这段动人故事的和谐乐章。


剧中更有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加盟,秉持“绿叶”精神,以其精湛演技为整部剧目增添亮色。他塑造的“陈治君”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情感表达细腻入微,让人忍不住为之喝彩。

特色唱腔,传统现代共鸣


《苏河十八湾》的唱腔设计也独具匠心。它坚守沪剧音乐特色,根据人物性格打造独特音乐形象,精准勾勒性格、展现情绪,让剧情更通俗易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为契合现代观众审美,融入都市与时代元素,保留上海风情的同时丰富音乐层次,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质感。当熟悉的沪剧唱腔响起,却又带着一丝新鲜的时尚感,这种经典与潮流的交织,满足了多元的艺术需求。

创新舞美,视觉冲击盛宴


舞美制作上,该剧突破了传统沪剧制作限制,通过交错排列的多个大屏营造出极具科技感的舞台空间。演员与大屏影像相互呼应,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革新艺术审美。

精心造型,岁月印记尽显

《苏河十八湾》的造型设计同样用心十足。为契合剧情的年代变化,设计团队精心塑造每个角色,以多样造型手段改变演员气质,让角色鲜活起来。每一个形象转变都带着岁月的印记,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见证苏河两岸的变迁。


沪剧《苏河十八湾》将传统戏曲的韵味与新时代的精神内涵相融合,是传统戏曲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题材选取、表现形式、音乐、舞美等方面均融入现代元素,与传统沪剧唱腔和表演相得益彰。后续《苏河十八湾》的巡演将陆续在各地展开,期待与更多喜爱沪剧的观众相逢,一同沉醉于这段苏河之畔的时代传奇,共赴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盛宴。

剧目主演信息

孙徐春

名家友情出演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

曾得到王盘声、邵滨孙、解洪元等老艺术家亲授,后又正式拜王盘声为师。代表作有《庵堂相会》《小巷之花》《逃犯》《血染姊妹花》《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梦圆》《石榴裙下》《大红喜事》《家》《露香女》等。他的唱腔在师承“王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吸收流行歌曲和美声唱法技巧,形成了富有现代韵味的演唱特色。他行腔圆润宽厚,韵味浓重,表演自然、洒脱,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曾获上海戏剧节主角奖、中国戏剧节优秀配角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吉燕萍

一级演员

师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曾在《杨乃武与小白菜》《庵堂相会》《一文钱》《鸣凤之死》《心有泪千行》《办公室交响曲》《石榴裙下》《雷雨》《家·瑞珏》《董梅卿》《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生死对话》《碧落黄泉》《邓世昌》《一号机密》《陈毅在上海》中担任主要角色,参演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等。2005年出版了《沪剧新秀吉燕萍演唱专辑》。她以清丽娟秀的扮相、质朴细腻的表演、委婉甜美的唱腔和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曾荣获在上海市首届青年演员会演新苗奖。曾任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钱 莹

二级演员

师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现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团委书记、上海沪剧院团总支书记。先后主演《胡锦初借妻》《庵堂相会》《红灯记》《借黄糠》等剧目。在《金绣娘》《霓虹灯下的哨兵》《大雷雨》《芦荡火种》《家·瑞珏》《董梅卿》《回望》《江姐》《罗汉钱》《家·鸣凤》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她唱腔圆润动听,表演真挚感人,善于刻画人物。曾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奖;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吴争光

一级演员

师承沪剧名家汪华忠。曾先后在《庵堂相会》《陆雅臣卖娘子》《借黄糠》《一文钱》《十六铺人家》《芦荡火种》《金绣娘》《家·瑞珏》《邓世昌》《敦煌女儿》《陈毅在上海》《罗汉钱》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参演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他嗓音清亮,扮相大气、唱腔别具韵味。现任上海沪剧院演员团党支部书记、青年演员团团长。

徐响响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先后主演《抢亲奇缘》《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芦荡火种》等剧目;《碧落黄泉》中经典折子戏。主要学唱沪剧“王(盘声)派”。他嗓音宽厚明亮,唱腔韵味浓郁。



李秉儒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先后主演《抢亲奇缘》《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芦荡火种》等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大雷雨》中经典折子戏;在《雷雨》中饰演主要角色。主要学唱沪剧“邵(滨孙)派”“文(筱文滨)派”。他扮相英俊挺拔,台风潇洒稳健。

朱麟飞

二级演员

师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先后主演《红灯记》《借黄糠》《金绣娘》,在《江姐》《胡锦初借妻》《大雷雨》《陆雅臣卖娘子》《阿必大回娘家》《庵堂相会》《魂断蓝桥》《回望》《一号机密》《陈毅在上海》《碧落黄泉》《罗汉钱》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她台风稳健,攻“石(筱英)派”,唱功突出,尤其擅长赋子板,能塑造不同年龄的人物。曾荣获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奖;“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长三角戏曲武艺榜)”活动银奖。



赵雅婧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先后在《芦荡火种》《抢亲奇缘》《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罗汉钱》等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主演《甲午海战》《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经典折子戏。主要学唱沪剧“汪(秀英)派”。她唱腔韵味浓厚,擅长表现年龄跨度大的角色。

王禕雯

二级演员

师承沪剧名家王珊妹。先后主演《胡锦初借妻》《红灯记》《碧落黄泉》等剧目。在《大雷雨》《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日出》《借黄糠》《回望》《江姐》《罗汉钱》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她表演质朴细腻,音色清亮甜美。主演的沪剧小戏《我只在乎你》荣获首届长江流域小戏小品展演最佳推荐剧目;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入选剧目。



江紫珊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先后在《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抢亲奇缘》、环境式沪剧《日出》等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主演《芦荡火种》《画女情》中经典折子戏。主要学唱沪剧“丁(是娥)派”。她音色甜美,表演自然质朴。

沈佳妮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先后主演《庵堂相会》《抢亲奇缘》《陆雅臣卖娘子》等剧目;《雷雨》《五更乱梦》《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中经典折子戏。主要学唱沪剧“丁(是娥)派”。她表演清丽秀雅,行腔婉转细腻。


来源:长三角之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陈瑞

一审:叶璐;二审:陈雷;三审:沈麟

终审:金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