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学生在插秧。



端州区河苑小学学生在植树。

近日,肇庆市劳动教育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研讨活动,在高要区哈哈乐农耕文化园举办,7家试点企业基地和学校课程开发教师代表等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近年来,为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实施,我市通过不断健全劳动教育政策体系,组建专业育人队伍,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等措施,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阳春三月,端州区河苑小学二年级全体师生,如期走进我市劳动实践试点基地——高要区汇龙农业生态园,开展为期一天的春季研学活动。

当天,该校师生劳动课程可谓丰富多彩:到石磨豆腐区,学习豆腐的制作,并亲手体验豆腐花甜点的制作全过程;到农业种植区,在老师的示范下,挽起裤脚、踏入泥田,弯腰插秧,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齐心协力种下树木,挂上心愿牌,为绿美肇庆贡献力量……

该场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而且也让他们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引导他们感悟了劳动的价值。“今天我下田插秧了,过程虽然辛苦,但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饭。”参与活动的学生小新说。

肇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同样于近日举行了劳动实践课。当天,该校师生走进了肇庆市悦耕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小池塘里“浑水摸鱼”,在农田里插秧、种菜,在农事运动会上用扁担挑装有农作物的箩筐接力赛跑……尽管过程中他们汗流浃背,但学生们的热情丝毫不减,纷纷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体验。

这是我市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生动缩影。记者从市教育局德育科了解到,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近年来,肇庆不断健全劳动教育政策体系,如结合地方实际,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肇庆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肇庆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清单及分工方案》等,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面推动落实劳动教育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市大力统筹校内外资源,打造劳动教育实践阵地。如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打造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省级14所、市级33所,培育了省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3个,并积极组织周边中小学校与基地签订劳动教育合作交流协议,发挥劳动教育基地示范引领作用。

在校外场所方面,目前,全市已打造市级自然生态板块研学基地25个,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撤并的教学点、农场等社会场所,分别建成1个以上县(市、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初步建立县域劳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专业育人队伍建设。”市教育局德育科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肇庆市县两级均配有劳动教育教研员,并已建立市中小学劳动学科委员会,成立市教育学会劳动专委会,全市中小学校基本已组建劳动学科教研组,为劳动教育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市教育局还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如通过技能大赛、成果展示、劳模宣讲等形式,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氛围;指导各地各校挖掘校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带动学生参与校园保洁、绿植养护等,并依托“家校联动”机制,分年级建立家务劳动清单,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形成育人合力。

通过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如今,全市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显著提升。此外,近年来,我市教师相继在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审、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征集及遴选活动等赛事中获奖,4项课题获省教研院年度课题立项。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黄晓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