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致敬逸飞”展览即将亮相,美术馆联合五十多位与陈逸飞生命轨迹深度交织的知名上海艺术家,以“致敬逸飞”为主题举办展览。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一次以“集体叙事”的方式首次呈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此次展览,呈现了陈逸飞四幅分别创作于1983年和1984年的作品,其中《后花园》和《清晨》是他在纽约哈默画廊第一次个展的两幅珍品。参展的五十多位艺术家中,有陈逸飞的同学和同事,其中有一些与陈逸飞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并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和影响力的老艺术家,有上海美术界以及各艺术院校的领军人物,还有活跃在第一线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他们的114组作品,以各自的艺术风格、艺术观念和独特的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共同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精神图谱,每一件作品都像一块棱镜,将陈逸飞艺术基因中的光谱分解重组,形成新的视觉叙事。
陈逸飞《清晨》
作为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上海硬笔画学会会长张安朴告诉记者,这次他提供的参展作品有两幅,一幅是申报馆,一幅是上海外滩。“申报馆是陈逸飞先生创作宣传画《金训华》和油画《黄河颂》的地方,他曾经住在北京东路附近,外滩也是给他提供创作灵感的地方。”
申报馆(张安朴 绘画)
上海外滩(张安朴 绘画)
作为画家和老报人,张安朴长期在解放日报工作,曾担任过摄影美术部主任。据张安朴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曾经与陈逸飞在报社共事过一段时间。“应该说,报社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专业画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机会。我们把他当做师父一样,而我们这些小青年就是他的学徒。大家关系非常融洽,我几乎天天向他请教,看到他从草稿的第一笔到作品的最后一笔。报社就是陈逸飞创作的家,有时候累了他就睡在申报馆的办公室旁边。那时候条件还比较艰苦,夏天的时候,他就睡在新闻纸用的外包装纸上。”
说到《金训华》宣传画,著名收藏家冯建忠手里有一张珍贵的《金训华》宣传画定样稿。当年陈逸飞与徐纯中合作《金训华》而名声大噪,这幅宣传画的署名为“逸中”,代表了陈逸飞与徐纯中两位创作者。
据冯建忠回忆:“多年前我办展览时,展出了自己珍藏的这幅定样稿以及细节部分,徐纯中先生看到后非常吃惊,说这太珍贵了,说当时印刷的宣传画都是从这张画开始的,让我好好保存。我叫他在上面签名,他认为还是保持原样好,并在别的宣传画上签了名。”
冯建忠个人收藏的《金训华》宣传画定样稿
市民骆也舟告诉记者,这次画展,她的阿姨任丽君作为参展艺术家也参与其中:“陈逸飞是我父母和我阿姨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友。我母亲和张芷(陈逸飞的前妻)是好友,所以小时候经常带我去陈逸飞家。他儒雅,打扮得体,脸上一直面带笑容,对任何人都很客气。我阿姨任丽君在油雕院和陈逸飞共事过,她和陈逸飞一起创作过不少作品,他们是老同学、老同事,也是老搭档。”
资料显示,任丽君出生于上海,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家,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创作室副主任。
画家忻东旺与陈逸飞先生也有过一段交集,据忻东旺夫人张宏芳女士回忆:“2004年,陈逸飞先生和几个朋友来到东旺工作室,选藏三幅油画和一整本素描。因为当时东旺正在准备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的展览《村民列传》,陈逸飞先生只随身带走一本素描,留下油画等展览后再来取,未料及陈逸飞先生2005年意外离世。印象里是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上海来人代表陈逸飞先生取走油画三幅。我想,那时陈逸飞先生的认可曾鼓舞东旺。”
2024年,张宏芳在上海拜访陈逸鸣先生
陈逸飞生前曾牵头规划了多个位于浦东的公共艺术项目。其中,坐落于世纪大道的《东方之光》以古代计时用日晷为原型,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之一。
陈逸飞创作,坐落于世纪大道的《东方之光》以古代计时用日晷为原型(摄影By容国华,2025年2月拍摄)
一位文化工作者在参与搭乘地铁打卡陈逸飞设计的城市地标路线时坦言:“不看不知道,发现陈逸飞先生居然是那么多城市地标的参与者,包括五角场、世纪大道等等。
一位上海的电影人回忆自己与陈逸飞的交往时感慨:“多次和陈逸飞先生交往,可惜他太早的离开了我们,他是我们的骄傲!”
参展艺术家名单:
致敬逸飞: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画展:展览时间为4月12日到5月30日,展览地点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闵行区甬虹路88号,2/10/17号线虹桥火车站B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