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自古华山一条路》

尺寸:142×69 cm. 约8.8平尺

钤印:石鲁 自古华山一条路。石鲁写于长安。


作为长安画派的理论中坚和艺术巨擘,石鲁是个天才、怪才。在当时的中国艺坛之中,很少有人能像石鲁那样于诗、书、画、印的综合成就上达到如此的高度;也很少能有人像他那样在思想的深度和形式的描述上到达高度完美的和谐,在人格魅力和艺术精神上有如此强悍的表现。石鲁的山水画写尽了西北大地的烟水云川,壮势雄强的黄土高原、陡峭险峻的华山、蜿蜒盘旋的黄河、绵延万里的长城全都是石鲁最为钟爱的题材。石鲁主张把山水“当作人来画”,“当成个大人来画”,尤其在他一系列以华山为题材画作中,这种创作思想体现的更加鲜明,本幅《自古华山一条路》便是绝佳例证。


石鲁爱画华山,出现在石鲁笔下的华山,并不是道者归隐炼丹的隐居地,也不是樵夫渔人的乐耕堂,更不是盗匪剪径的乱石窝。石鲁着意刻画的是华山的险峻石骨,是它傲然挺立的精神,是它立高寒而不移的风骨,所谓把山水“当作人来画”或许就是这种意思吧。便如石鲁在《自古华山一条路》中对于华山的阐释那样,他把华山看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一个雄壮有傲骨的男人,华山的精髓正在于此。华山自古以险峻著称,一派山骨,铮铮铁骨,直上直下,“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这种感觉。石鲁敏锐的抓住了华山险峻的最大特点,并不拘泥于山石树木表面细节的摹写,而是以简括老辣的笔法、墨法,恣意放纵的写出卓立险峻的华山。画家截取了游人攀登华山时的一段山色进行描写,前景处写巨石一块,其上数棵老松盘曲蜿蜒。画面主体部分为华山山体,山壁陡峭,如刀斩斧剁一般,一条窄且陡的山路依山向上,似乎将山峰一劈为二。画家似乎刻意回避了对于远山的描写,而是主要将笔墨用在了近、中景处山、石的描写,这样的处理方式颇有北宋范宽堂堂大山构图方式的古风,这种构图使画面中的山体显得厚重踏实。同时为了更加符合华山险要峻拔的特点,石鲁运用几乎竖直的线条画出山石的纹路肌理,这样,一种向上升腾峭拔的感觉便自然而生了。本幅中石鲁用浓墨略略染写华山松,其形各异,依山势而长。华山少树,偶有虬曲怪松自崖间石隙长出,也似铮铮铁骨的华山一般,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石鲁以华山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绝少看到点景人物的存在。而在本幅当中,画家却出人意料的于险峻料峭的山道上,以简约的墨笔,点出一行向上攀爬的登山客,虽只有寥寥数笔,却能笔简而意全,在峭壁悬崖间凭添一股生气,这也是画家本人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真性情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