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活着
却在网络平台被祭奠六年?
这么离谱的事情
就发生在厦门一网友身上
访问量超4万次
厦门在世女孩被“云祭奠”六年
清明节这两天
厦门市思明区法院
此前公布的一起案件
再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据厦门市
思明区法院消息
一次偶然的机会
小王(化名)的朋友发现
某网络祭祀平台内设有
“厦门美丽女孩小王纪念馆”
该馆建立于2016年1月
6年来访问量高达4.3万余人次
网页上详细记载了小王的“生平”
包括出生日期、籍贯、悼词
并表示“于2010年1月某天晚上离校后失踪,过了好几天才在海里发现她面目全非的尸体,愿在天堂安息”。
纪念馆还设有
灵堂、网上墓园等动画背景
都放着小王的头像
另外还设有“音容笑貌”模块
发布了10张小王的生活照
小王得知这件事后
感到十分的气愤
网页中记载的个人信息
均与其本人信息一致
而且所有照片都是她
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的生活照
她认为网络祭祀平台
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
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但因这个纪念馆
设立于多年前
当时还未实行实名制登记
所以只能找到设立用户
的IP地址及昵称、登录名
无法提供其真实姓名
以及地址、电话等信息
“彼岸思念”纪念馆相关说明(官网截图)
对此
思明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判决平台侵犯肖像权、名誉权
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表情包都可以网络祭拜
网友:这也太离谱了吧
实际上,类似荒唐事
正在多个平台上发生
2021年张亮(化名)也遭遇过类似事件,他表示有人在网络祭祀平台给他建了一块网墓,打开地址链接跳出来一个网页,一个墓碑形状的图片上,不仅有张亮的照片真实姓名底下还放了供品,经过多次联系网站后,这个网墓才被删除。
随着越来越多人
选择网络祭扫
高价虚拟祭品、诱导消费
恶意为生者创建“灵堂”等
乱象随之而来
民政部数据显示
今年清明节假期首日
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
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
Yes君搜索后发现
不少网络祭扫平台
对逝者信息审核存在漏洞
均可胡乱填写个人信息
还可随意上传照片创建纪念堂
而且创建过程很顺利
平台均没有进行任何审核
这也就意味着
每个人都有被陌生人
拿去"祭奠"的风险
该网络祭祀平台的客服
甚至还大方的承认
建立纪念馆不需要提供
被纪念人的相关证明材料
只需把信息填写完整即可
不仅如此
不少网络祭祀平台
还打起了"数字经济"的算盘
设置了"祭奠排行榜"
谁给逝者送的"礼物"多
谁的排名就越靠前
且这些虚拟礼物都价格不菲
一些平台甚至
明目张胆地进行亲情PK
每个纪念馆都有"亲情指数"
指数越高,排名越靠前
某平台“云寄念”充值套餐
对此
不少网友都表示
“实在是荒谬”
还有网友表示
用钱堆出来的"香火旺盛"
是对逝者的尊重
还是对生者的剥削?
AI“复活”逝者
一定要小心伦理黑洞
祭奠逝者的需求
除了上面说的云祭奠之外
在网上还催生了数字人新形式
不少商家
捕捉到这个新趋势
特推出了AI
“数字人复活”技术服务
试图通过“复活”逝者
开拓新模式
在某电商平台上
一款不到10元的
AI“复活”产品
最高已售出500份
那AI复活
有哪些技术路径?
需要什么条件?
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的发展,利用AI“复活”的办法变得简单—只需要一张正脸的照片和一段30秒钟以上的音频,就能让照片动起来,原声配音需要90元就能订制。3D数字人构建门槛也大幅降低,现在30秒的视频素材就能完成数字人的建模。
这只是初步生成动态视频,而要想与“复活数字人”对话,则需要更多的视频训练、更多聊天语料投喂,这背后就更涉及个人隐私和肖像权问题了。
AI“复活亲人”
目前是存在争议的
如果只是家属自己
拿AI“复活”来缅怀亲人
这种行为可以理解
但一旦进入公共领域传播
可能就越界了
之前就发生过
AI李玟、AI乔任梁等事件
一开始是粉丝出于好心
生成了明星的“复活”视频
但未经家属授权被商家
拿来宣传用作牟利的工具
或进入公共视野影响了
家属的私人生活
就已经涉及肖像侵权了
AI生成逝者
需要注意边界
逝者的肖像权、名誉权
等权益由其近亲属继承
即便是合法授权
复活后的数字人
也不排除有可能出现
有损逝者社会评价的内容
继而引发法律纠纷
最后Yes君想说
网络平台并非法外之地
网络空间的运行应有所规矩
守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生态
是每个公民肩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