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刚
春风送爽,万象更新。今天,我受荆楚周氏理事会邀请,怀着虔诚之心,从远隔干山万水的山东青岛前来参加周氏家族祭祖大典,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向历代先祖致以最深切的追思与感恩。向荆楚周氏家族全体族人问好,并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清明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一传统,承载着我们对祖先的敬重与思念,体现着家族血脉的延续和传承。通过祭祖,我们仿佛能与先辈们跨越时空对话,感受他们的智慧、坚韧与对家族的深厚情感。
“树高千丈必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追根溯源,我们深知自己是从何而来的。
我的祖父和父亲及哥哥、弟弟都姓周,我却姓吴,说起来比较复朵,其实通过了解家族的历史、祖宗根脉后,才知道历史上不管姓周,还是姓吴,我们本是一家人。
吴氏开姓始祖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泰伯,德勇兼备,随太王征战而至伤残。太王去世时,泰伯带着二弟仲雍离开周原,把王位让给三弟季历。泰伯带着二弟仲雍沿途施仁德,广受民众拥戴。后来,季历去世,姬昌要立伯父泰伯为王,泰伯再让,为了不给周文王造成压力,他就带着仲雍到了东海之滨,即今天的无锡梅里,把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此地,使这一带的农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历史上的吴国。后来,泰伯又把国王之位让给了二弟仲雍。所以吴周本是一家人。——泰伯一让季历,二让姬昌,三让仲雍,成就了周吴二国,也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我们周姓是一个伟大的家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周姓的始祖是后稷,他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是帝喾和元妃、有邰女姜嫄的儿子。后稷被尊为稷王(也称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在宋代《百家姓》里周姓排在第五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至今仍脍炙人口。在当代,我们周姓吴姓都排于第九位,不仅分布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远徙欧美、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周氏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周氏祖先不但开创了周朝八百四十三年的历史,而在其后的历朝历代中又出现了无数的忠臣良将,志士仁人。他们用智慧和辛劳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孔子曾赞曰:周德之至,周才之盛。周氏家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名贤辈出。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朴实、善良,他们英勇善战,自强不息,勤奋好学,与时俱进,治家有方,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为此,我们为成为周氏子孙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家族的荣耀与传承系于每一位先辈的拼搏与奉献。先祖之德,福泽绵长。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开垦家园,以坚韧的品格传承家风,以无私的奉献庇佑子孙。他们的精神如高山巍峨,似江河不息,始终是我们前行的指引。今日之祭,既是为缅怀先人之恩德,更是为传承家族之精神。
先祖虽逝,风范长存。他们留下的“勤俭持家、诚信立身、孝悌仁爱”之家训,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作为后人,我们当以先祖为榜样,恪守家规,修身齐家,让家族精神代代相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谨记:家族的团结与荣耀,源于每一位成员对家风的坚守与践行。
慎终追远,继往开来。祭祖不仅是缅怀过往,更是激励后人。我们当以先人之志为镜,恪守(家族核心精神,如:忠厚、诚信、勤俭等)之家训,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奋进。无论身处何方,始终铭记家族血脉相连之情,互帮互助,共谋发展。
今日,我们点燃香烛,献上供品,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先祖的怀念。愿他们在天之灵,安息长宁,护佑家族子孙平安康泰、事业兴旺。我们也将以先祖的教诲为镜,团结互助,携手同行,不负先人厚望。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愿:愿先祖英灵长存,护佑家族平安顺遂子孙贤达,代代昌隆;愿吾辈不忘初心,以德行立世,以和睦齐家,将周氏家风发扬光大!
(本文系作者在湖北监利周氏家族清明祭祖大典上的讲话,写于2025年4月3日)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常行走于文字间,掬一捧清泉,撷一朵浪花,品一壶茗茶,捧一卷好书。享受生活之淡美,感悟人生之真谛。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喜欢写一些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