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立人设,做得最成功的,当属平儿,不但书中人对她赞赏有加,就连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都被她蒙骗了。

比如在尤二姐被王熙凤折磨致死的过程中,平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却又在尤二姐和贾琏面前卖了好,真是做到了又当又立。



《礼记》中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在这一点上,贾府做得特别好,内外消息不互通,甚至到了完全闭塞的程度。所以,哪怕宁府到了“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地步,贾母王夫人这些内眷也毫不知情。

这也是贾琏敢偷娶尤二姐的原因,他相信没人会去嚼舌根告密。

果然,最终告密的人,是王熙凤最贴身也最信任的陪嫁丫头平儿。

贾琏是个最没心机的人,他做了偷娶这种事,既没要求手下人要严守秘密,也没注意自己身边的贴身小厮都是爱传八卦的大嘴巴,所以这秘密就通过小丫头传到了平儿那里。

我们应该记得,第二十一回的“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平儿发现贾琏偷吃,并没有向王熙凤告密,而是替贾琏隐瞒了关键证据。

现在,贾琏在外面有了新奶奶,平儿马上就告诉了王熙凤,这才有了后面的“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和“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直接导致了尤二姐吞金自尽。



平儿此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一方面,作为凤姐的陪嫁及最倚重的助手,这么大的事她当然应该告诉凤姐,毕竟事发了可能祸及所有人。

但是,在向王熙凤告密的同时,她完全可以提醒贾琏要妥善处理。

要说最了解王熙凤的人,当然只有平儿。作为王家的陪嫁丫头,她是陪着王熙凤一起长大的,彼此的脾气性格都非常了解。

而且,王熙凤所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平儿不说都有参与,至少是知情的。

所以,对于凤姐狠毒到什么程度,会使出什么手段,平儿非常清楚。

那么,当她选择向王熙凤告密之时,她就能预估到尤二姐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

书中说到,当王熙凤把自己包装成贤妻,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时,“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

宝钗黛玉看出王熙凤是在演戏,其实暗藏祸心,所以“暗为二姐担心”。

平儿能不知道王熙凤真正的目的吗?

她知道,但她没有向贾琏预警,提醒贾琏保护好尤二姐,而是任凭事态发展到最坏的程度。



但是呢,她又在尤二姐面前卖好,“自拿了钱出来,弄菜与她(二姐)吃,或是有时只说和她园中去玩,在园中厨内,另做了汤水与她吃。”

见二姐被秋桐欺负,平儿又来劝慰二姐,“好生养病,不要理那畜生。”

这些行为,确实能抚慰到二姐,却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如果平儿真想帮二姐,最好的做法是去给贾琏通风报信,让他想办法来救二姐。

看她对二姐说的话:“想来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没瞒她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她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

说“从没瞒她(凤姐)”的话,骗得了二姐,骗不了读者,”软语救贾琏“里,不就瞒了凤姐吗?

”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如果她不知道,她就不会和贾琏保持距离,宁愿守活寡。

她太知道凤姐的手段有多毒辣了,二姐被赚进来,哪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她说这番话,完全是哄骗二姐,为自己开脱。



还有二姐死后,贾琏连丧葬银子都拿不出,平儿又偷出二百两银子来,在贾琏面前卖好。

相比于凤姐“不信阴司报应”,能够做到坏事做绝而不受良心谴责,平儿应该过不了良心这一关。所以她会一边忠于凤姐助纣为虐,一边又尽量施一点善心来缓解良心上的自责。

所以,她关心和抚慰二姐,并不是真的怜惜二姐,而是为了自己良心上好过一点,是利己的表现。

虽然平儿并没聪明到走一步看三步的程度,但作为最了解凤姐的人,她必然知道,当她把贾琏偷娶的消息告诉了凤姐,就注定了二姐的悲惨结局。

可她还是做了,而且不做任何预案,不为二姐施任何起实际作用的援手,而只是喂几碗心灵鸡汤。

这样的平儿,不该为二姐之死负一点责任吗?相比毫不知情的贾琏,平儿更应该受谴责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