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即生活,书中有世界。读者朋友们晚上好,湛庐君与你回顾不平凡的一周。

CHEERS' WEEKLY | No.36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出游人数又创高峰。也有一批人选择在家躺平,刷着社交平台上挤满游客的景区视频说一句“还好没去”。但有趣的是,在假期的最后两小时,无论是吃了、玩了、嗨了的出游党,还是躺了、睡了的宅家党,这两类人竟在"疲惫感"上达成共识——跋山涉水的腰酸腿软,蒙头大睡的头昏脑涨。

这是一种“休息悖论”:碎片化娱乐,让我们陷入"越休息越疲惫"的怪圈。如果“特种兵旅游”“报复性躺平”都失效,那你真正需要唤醒的,是支撑精神世界的深层力量——文化体力。

在数字时代,每次“刷新屏幕”的注意力不过数秒而已,消磨在碎片化信息中的心力,折射出人们对“深度体验”的需求。今天一起聊聊“充电”,让大脑和身体在新季度焕新一下!

2025-04-06

\\用阅读看世界\\

(ps.栏目的配图由AI辅助生成)

01

深感知:大脑的协同作用,让人们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


内耗or松弛感、浓人or淡人、内卷or躺平……不止“休息悖论”,这些流行词映照着同一种情绪的一体两面,一面是对信息繁杂、忙碌混乱、日益焦虑的世界感到不知所措,而另一面,则是人们从未放弃寻找一种方式,能让自己不再被焦虑裹挟,抵达彼岸。

我们总以为焦虑的反面是快乐,避免焦虑,就是要获得快乐。其实,焦虑的对立面竟然是——平静。

真正的文化体验需要一种“平静”的“深感知”,这种深度参与与我们想象中的猛吃、猛玩完全不同,大脑的休息源于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香气刺激嗅球神经,触感激活体觉皮层,声音共振引发脑波同步晨昏交替自然调节生物钟

“打卡式”生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大脑的体验感、敏锐度和互动性,所以容易使人陷入“悬浮”“虚无”。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找回平静是对抗焦虑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是一本科学探讨“平静”对现代人价值的书。

效率大师的精力管理指南。6个倦怠因素✖1张活动刺激程度图✖1次刺激戒断实验,快节奏生活的职场人、居家办公者、自由职业者人手必备。


这本书说:要允许自己休息。拒绝休息羞耻症,不必产生负罪感。


这本书也说:快乐不止有多巴胺。戒断超级刺激,享受真正的放松与平静。


这本书还说:警惕身体的倦怠信号。你不是效率低下,你只是进入了倦怠期。

当我们身处寻找平静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修复自己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能够应对并享受生活的无尽刺激。

我们的大脑始终保持在平和的温度,并始终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生活的潮起潮落。

02

深思考:破解多巴胺陷阱,大脑需要“排毒”计划


在AI可以轻松获取和整合知识的时代,人类的深度和跳跃性思考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大脑的思考才能真正融合思想、人性和情感。

而被我们赋予“重托”的大脑,却常常陷入“后劲不足”。


想要专注看书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

撑到下班,回到家却只想着打游戏、刷视频,不愿睡去?

第二天早晨起来,那种疲惫、压抑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这些是大脑“中毒”的明显症状,而期间让你不断体验到快感的“多巴胺”正是导致中毒的根源。

多巴胺是一种即时、短暂的快乐激素。在人们玩手机、吃甜食,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这种“快乐”的感觉。

过载的信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到焦虑而疲惫,而“多巴胺”是最好的消解方式,但如果过度依赖它,就很可能因为“上瘾”而坠入多巴胺陷阱。因为多巴胺并不能真正解决焦虑和压抑的问题,短暂的享乐结束后,空虚感总是会再次袭来。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神经科学专家、畅销书《谷物大脑》作者戴维·珀尔马特在《排毒吧!大脑》中阐述了饮食、睡眠、运动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如何塑造大脑功能,以及信息过载、即时满足的生活方式如何让大脑“中毒”,让人们患上“失联综合征”。

作者将回归自然、改变饮食、睡眠疗法,运动疗法,冥想正念等大脑排毒方法设计成一份科学系统的10天大脑排毒计划。为你找到一个行动的起点,帮你重新掌控自己的思维、决策和行为。

03

深阅读:破解“信息过载”,重塑高阶思维


要读书,读那些望而生畏、全身心投入的“高门槛”好书!“深阅读”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平和,更是重塑大脑、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个基于科学研究的事实是“电子屏幕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不利于知识深度编码记忆”。

什么是认知负荷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认知资源,包括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等。所以如果任务过难,不仅需要同时关注许多方面,还要排除干扰因素,那就会产生很高的认知负荷

所以,无论是操作系统的界面,各式各样的菜单栏目,还是随时跳出的各种消息提醒,都会给阅读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大脑在排除这些干扰的同时,必然会增加认知负荷

并且,即便我们不用手机,仅仅是把它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也会让我们产生错过消息,漏掉重要事项的焦虑,进而影响完成其他任务的能力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在《脑与阅读》这本书中,“神经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欧洲大脑奖得主迪昂院士,对大脑的阅读机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用严谨的科学数据,解释了“读书”的重要性。

迪昂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人类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学习能力,大脑并不像一块白板那样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信息,而是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最少的调整,来适应特定的文化的。

阅读再利用了人脑视觉区域的局部功能,形成出专门用于阅读的神经回路,在专门的脑区进行视觉单词的识别活动。这个神经网络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再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字母的形状。

神经元可再利用,我们才能掌握汉语、英语等特定语言的书写规则,形成不同的文化素养。

大脑的生理构造天然决定了阅读的速度,但人类可以选择对信息的重视程度,阅读你已经惯常阅读的信息,自然可以“一目十行”,而阅读陌生信息,你也只能服从大脑的认知规律,好好地坐着桌子前圈画重点。

要做个聪明的阅读者,不妨从现在开始,多多学习阅读的元知识——脑科学。有技术性地跟大脑做朋友,大脑也会技术性的帮助你更好地阅读

想要提升认知能力和思维层级,成为一位真正的“智者”,亲自阅读,更多地阅读纸书,仍然是一条最有效的路径

点击加入会员!

全年买书享5折~

本期策划:xiaoyu

编辑:芦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点下“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