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 AI 生成
本文编号 250410
全文共有 44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简单可行的小习惯。
它们足够简单,只需要你对生活做一些轻松的改变,就能很轻易地做到。同时,它们又有着丰富的实证检验,能够为你的生活带来切实的收益。
不妨试着把它们内化到每天里面,让它们变成你的日常,你一定会慢慢感受到,生活正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更好。
1.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合成血清素
血清素是大脑的「润滑剂」和「散热器」,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续航能力,让大脑能够长时间运转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之中。如果缺乏血清素,我们就很容易觉得困倦、精神不佳、情绪不稳、焦虑烦躁、难以集中精神……
换句话说,当我们说自己的状态好或不好时,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说的就是血清素。
而血清素的主要原料是色氨酸,它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人体无法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如果你摄入含色氨酸的食物过少,就很容易导致血清素不足,从而导致状态不佳。
因此,如果你的饮食里面碳水很多、蛋白质很少,那么不妨在食谱里面加入更多的蛋白质,来合成充分的血清素。
哪些食物含有的色氨酸更多呢?大体上有这些:牛奶,鸡肉,鸡蛋,鱼,坚果,豆制品,等等。
不过要注意:有些人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只吃蛋白质、不吃碳水,这其实也是不太好的。原因在于:色氨酸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它容易被其他几种支链氨基酸抢占位置,从而阻碍血清素的合成。而摄入一定的碳水,可以消耗掉这些支链氨基酸,让更多的色氨酸被大脑所利用。
所以,一个技巧是:可以在摄入足够的碳水之后,再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饭后喝一杯牛奶),这样可以尽量提高色氨酸被大脑利用的效率。
另外,合成血清素的过程,还需要大量的其他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族、铁、锌、镁和叶酸等。因此,保持营养均衡,让身体不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充分利用嗅觉刺激记忆力
在远古时期,大脑中所有负责感官的皮质,都跟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直接相连。但是随着人类进化,大脑皮质不断折叠,复杂化,其他感觉皮质跟海马体的路径被拉长了,只有一种感官始终保持不变。
哪种感官呢?答案是:嗅觉。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嗅觉跟记忆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闻到某种气味,突然像打开了一道开关,大脑开始回放起一系列对应的画面,纤毫毕现 —— 这就是嗅觉的力量。
可以说,你使用嗅觉越多,对海马体的刺激就越多,它也就会变得越灵活、越强大。
因此,生活中一些嗅觉较为敏锐的人,往往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们对「具象场景」的记忆会非常深刻。他们能够清晰地记得经历过的很多事情,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感受,甚至他们的梦境可能也会更加生动鲜活,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不妨多试一试,在生活中尽量调动自己的嗅觉,去体验、感受和记住不同事物、不同场景的气味,这或许能够让你的记忆力变得更好。
3. 夜晚多使用暖光和点光源
有一个让你感到幸福的最简单技巧:在夜晚不要打开太亮的大灯,而是开几盏暖光的台灯和射灯,让自己沐浴在小范围的暖光里。
原因在于:暖光加点光源,可以模拟出「火堆」的感觉,这是刻在我们基因深处的安全感,它提供了一种庇护、温暖、远离寒冷和猛兽的暗示,可以让我们立刻安下心来。
另一方面,过亮的光照会刺激我们的警觉系统,让大脑保持警觉和兴奋,不容易安定下来。因此,在睡前更多地采用点光源照明,会更有助于睡眠。
同样,如果你在晚上用电脑和手机,那么不妨试试把色温调低,尽量偏向暖光。一方面可以提供温暖、舒适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蓝光的照射,刺激褪黑素的分泌。
一个小小的建议是: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关掉大灯,开暖光台灯,要么跟家人坐在一起聊一会天,要么安静地看一本书,要么复习和翻阅一下自己的笔记,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这既能够为你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又能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
4. 见缝插针给自己一些发呆的时间
一个可能非常违背直觉的理论是:有时候,让自己发呆,什么也不做,比持续不断地学习,效果其实要更好。
2012 年,心理学家 Cowan 做了一项实验。他让两组正常人听一个故事。听完后,A组去玩一个游戏,B组什么也不做,保持10分钟。结果发现,B组对故事细节的记忆效果显著高于A组,甚至在实验结束的7天后,这种效应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当我们「发呆」时,大脑其实在做一件事情:对我们刚学到的东西进行「回放」,把它进行加强巩固。
进一步的神经科学研究也发现:当我们看起来「什么也没做」时,大脑海马体中其实正在发生着高频的放电。这种放电,实际上就是大脑在用数倍到数十倍的速度,在回放我们之前学习到的信息,让它不断强化巩固,加深印象。
也就是说:当我们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而去不断追捧所谓的「长时间专注学习」「把时间利用起来」时,大脑其实是在疲于奔命的:它还没有巩固学到的旧信息,新的信息就进来了。长此以往,结果就只能是: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却什么也没记住。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想摆脱「读了很多的书,但却什么都没记住」的情况,那么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尽量抽出时间」看书、学东西,而是给自己一段什么都不做的时间,让大脑静静地酝酿、整理。
这比任何学习技巧都好用。
5. 培养动手做一些东西的爱好
生活需要多巴胺。而在所有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事情里面,「动手」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甚至比新鲜刺激可能还更有用。
但在这个时代,由于我们高度依赖数码产品和分工合作,很多人已经渐渐失去了「动手」的习惯和能力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种种产品和服务可以代劳。我们实际上相当于失去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激发多巴胺的方式。
因而,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总是很无聊,缺乏热情和活力,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去培养几种需要动手的习惯和爱好。
比如:
积木和模型,比如乐高、模型玩具、涂装等;
烘焙、做饭、调酒、手冲咖啡、制作甜品等;
培育植物、修剪枝叶、浇花除虫、布置花园等;
给宠物做各种小工具和小玩具,跟孩子一起搭模型、组装玩具等;
以及其他需要动手的爱好,比如手工、绘画、插花……
不需要做得非常出色,也不需要成为专家,只要它能够成为你忙碌的生命中,一种放松和休憩的方式就好。
6. 跟亲近的人一起做一些事情
如何让自己对生活感到更充实、更满足?一个关键点就是:尽量让自己感受到跟这个世界的链接。
换言之,就是让自己感受到:我跟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借此来对抗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所以,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试着跟亲近的人一起做一些共同的事情,让自己感受到这种联系感和归属感
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线上,可以是线下……人数不需要很多,两个人可以,三四个人到七八个人也行,但彼此间一定要足够紧密和熟悉,能够无所顾忌地相处、交流。
可以一起做什么呢?比如:
一起读一本书,读完一起交流感想、发表观点和见解;
一起组队玩游戏,比如桌游、密室、剧本杀等等;
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比如结伴漫步、远足、登山等;
一起讨论每天看到和学到的东西,互相抛出自己关注的新鲜资讯和消息;
诸如此类。它会成为你一个强有力的「支持部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7. 试试重新捡起手写和涂画的习惯
经常有人问我,是用手写和纸笔做笔记还是电子笔记,我现阶段基本都是电子笔记了,因为搜索、整理和查阅都会更方便。
但我依然建议,不要完全放下手写的习惯,不妨把它加入到自己的生活惯例里面,每天花一些时间用来写写字、涂画东西。
写什么呢?可以是脑海中盘旋的想法,可以是看到的很喜欢的句子,可以是自己当下的心情记录……同样,涂画什么呢,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图表,比如把相关的知识点列出来,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层级关系;也可以是画一些简单的表格,对自己的思路做一些整理。
一方面,它可以营造更丰富的记忆线索。许多研究都发现,手写的东西比打字记得更牢。因为手写的时候,纸张的质感、涂写的位置、以及肌肉的动作,都可以成为对应信息的「锚点」,帮助我们把它记得更牢。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手写更多的是一种对大脑的刺激。它可以激发大脑的奖赏通路,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为生活注入热情。
再者,手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下当下那一刻的心情和状态。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日记的形式,作为生活记录的一部分,闲暇无事的时候拿出来翻阅。你会发现,你能更加纤毫毕现地回忆起每一个你书写的时刻,回忆起你当时的感受和情绪波动。
它们就像时间长河里的一个个锚点,把记忆串联成线,让过去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更加紧密。
8. 用对外沉浸来放松注意力
对内抽离,对外沉浸,是我之前多次分享过的一个理念,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对外沉浸呢?就是跟外部世界交互的时候,尽量抛开杂念,不要在脑海中想着各种各样的念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去专注地感受和沉浸。
比如:
在外面散步时,不要想着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而是专注地走路,欣赏两边的景色,过往的人群,喧闹的生活气息。
读小说、看电影时,投入进去去欣赏作者(导演)的谋篇布局,去关注细节、伏笔和铺垫,不要考虑别的东西。
休闲娱乐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休闲里面,不要老是想着还没做完的工作、还没实现的计划。
跟朋友聊天、沟通时,专注去听他的话,试图去理解他的想法、观点和境况,不要让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其实跟正念的思想也是一致的:试着暂且关闭自己的想法,避免让大脑时时刻刻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感官上,去听,看,闻,触摸,体验,感受,回应和融入。
这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更好地投入生活的方式。
9. 为每一天打下一个独一无二的印记
有多少次,你想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却发现记忆里空空荡荡,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能够记起的事情?
这其实是有一点遗憾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切的物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都无法永久伴随自己。真正能够伴随自己一生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体验、感受和记忆。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我践行了很久的一个小习惯:为每一天打上一个「印记」。
这个印记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它就是在我们平凡而按部就班的一天里面,那一抹与众不同的、能够把这一天跟其他日子区分出来的「色彩」。可以是一次经历,一次冒险,一次尝试,一次见面,一次成就……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遇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和学习后终于弄懂。
今天联系了许久没联系的朋友,聊了彼此的近况,互相打气加油。
今天交付了一个小项目,得到客户的肯定和老板的赞赏。
今天下班后有点时间,绕了点远路去试试一家一直想尝试的餐馆……
这些,都可以成为让你这一天变得与众不同的印记。
如果你实在想不到,那么不妨试一试:每一天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个挑战:我能不能去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让今天变得跟平时不一样?给我的生命和回忆留下一些更加印象深刻的痕迹?
久而久之,这可以使你的回忆变得更充盈、更丰满。无论是遭遇失落、沮丧,抑或是无聊、慵常……都可以把它们翻出来,让自己去回味。从这种沉浸之中,获得休憩和力量。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
以及,欢迎将我星标
这样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送喔
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