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前阵子买了辆增程车,买完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群里发语音:

“你们都被骗了,增程根本不省油!”

结果不到三天,他又在群里发了一张好照片,配文:“真香!”



说实话,这种“边骂边真香”的操作,最近我身边已经看到不止一回了…

不过,说来也的确很矛盾——因为它既不像纯电省心,也不像油车省油,但偏偏卖得贼火。

消费者到底图它什么呢?核心原因在哪?

这背后,其实藏着3个你可能从没注意过的好处。

提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还不是因为它“可油可电”!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你仔细想想——插混车也“可油可电”,为啥还要卖增程呢?

而且插混的油耗,普遍比增程低不少。

要真是为了“省油”,那理想汽车早就该卖不动了,不是吗?

所以归其核心,原因肯定不是在这!



真正的原因在于——增程车的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

倒不是说插混车不稳定,而是——想让插混车“稳定”,太难了;

或者说,你得下很大的本事,才能把插混做得像增程那样稳定。

你看现在的插混车,表面上看是“电为主、油为辅”,听着先进。

但本质上,它就是两个系统掺在一起:

一个是电驱系统,一个是传统的发动机系统——两者相互协作和配合。

而这种配合,远比想象中难!

譬如电什么时候介入?油什么时候退出?能量怎么切?逻辑怎么衔接?

——这中间,全靠厂家的调校功力。

调得好,就丝滑;调不好,就“电像电、油像油”,开起来割裂感很强。



而增程车就不一样了,它压根就不让发动机参与驱动,油只是拿来“发电”的,电机才是唯一的动力来源。

这相当于啥?你用油的地方变少了,系统之间也不用“你来我走”地反复交接。

——自然,毛病就少,体验就稳。

说白了,就是很难出现故障,或者说“失速”这样的问题。

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很多人明知道油耗高,还是会选它。



此外,增程车还有第二个不明显、但很关键的隐形好处:体验更好。

这话可能听着有点奇怪——插混车的体验也不错,凭什么说增程更好?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

增程车,本质上就是纯电车的体验,只不过额外加了个发动机做“备胎”。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它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电机驱动的,发动机只偶尔参与发电,很少直接影响到实际驾驶体验。

而车内那些我们最喜欢的配置——比如超大的中控屏幕、高级智能驾驶,甚至车载冰箱、按摩座椅,这些功能的本质都是电驱的。



换句话说,这些配置用电才能保证最佳效果,靠油就不一定了。

正因为如此,增程车的舒适性配置往往更丰富,而且还远高于同价位的插混车。

像领跑这样的品牌,甚至不到20万的车,就能做到“冰箱彩电大沙发”,让你在车里就能享受家一般的舒适体验。

同级别的插混车能做到吗?

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

想明白这一点后,你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明知道油耗高,还是有那么多人抢着买增程车了。



最后一个隐性好处,则是未来二手市场的价值稳定性问题。

你没听错,就是“二手价值稳定”。

这可能让你感到疑惑:增程车比较费油,二手保值怎么还成了优势?

但问题恰恰在这儿——大家只盯着“油耗”两个字。

却忽略了另外两个更重要的因素:稳定性和系统结构的简单程度。

现在的纯电车,更新太快了。

今天800V,明天固态电池,后天又来个激光雷达全家桶。

技术一换代,老车立马落伍,谁还敢接盘?

插混也一样,看着“油电双修”很诱人,但系统结构极其复杂,故障点多、维修贵、调校难。

等个几年再转手,车况要么一堆问题,要么没人敢要。



而增程车不一样,它的技术逻辑很“钝感”。

本质就是电驱+发电机,技术路径清晰、系统没那么复杂,不容易出故障,也不容易“淘汰”。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开了3年、4年的增程车,二手车商照样愿意收、用户也愿意接。

哪怕续航缩水一点、油耗高一点,但开起来稳,关键是——出了问题也好修。

别小看这一点。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卖车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

而是能不能顺利卖出去、卖的时候有没有人愿意要。

稳定、靠谱、没坑——这才是真正让人买得放心、卖得不亏的底层逻辑。



所以说,不是所有“保值率”都写在明面上。

有些车,它从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三年后还能卖个不错的价格。

而这,就是增程车在很多人眼中,被低估的一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