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要讲一讲红四方面军将领与粟裕大将军事生涯的纠葛。

华野各纵队以上将领(以及个别名气较大的师级将领),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的有:

1纵1师师长廖政国、2师师长刘飞。

2纵6师师长滕海清,后接替韦国清任2纵司令员。

3纵7师师长贺健,8师师长王吉文。

4纵司令员陶勇

6纵司令员王必成,副司令员皮定均

7纵19师师长熊应堂

8纵司令员王建安,后任司令员张仁初,22师师长李迎希,23师师长陈宏,

9纵司令员许世友,后任司令员聂凤智

12纵司令员陈庆先。

13纵司令员周志坚。


一、虎将陶王

华野13个纵队,绝大部分都有原四方面军的将领,职务或高或低,能力或大或小,后来的境界也是参差不齐。

这些各有特色的四方面军将领,绝大部分是通过抗大学习后分配到山东八路军系统或华中新四军系统,当然也有皮定均这种因为其他原因融入华东系统的。

红四方面军将领的突出特点是,他们没有工作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即使129师、晋冀鲁豫到中野这个系统的,红四方面军将领相对集中,但其领导层也不是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早早就脱离了129师。刘邓、张际春、李达等都不是红四老领导。

华野就更不要说什么熟悉的环境,华野的山头比任何战略区都杂,山东和华中两大战略区整合,红军不同系统干部的融合,很费力。

粟裕大将资历浅,却要负军事上的指挥责任,很多老将不服。于是乎又有上下级关系上的碰撞与整合。

有的人以为粟裕大将不爱处理这些山头、矛盾、人事关系,非常借重陈老总的权威。这种认识一定程度上对,但又不全对。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粟裕还是比较重视改造、融合手将领的。比如对叶陶王的帮带和改造,这是将帅互动、教学相长的绝佳范例。

陶勇从抗大学习后,与一批原红四方面军干部到新四军任职,据《陶勇传》记载,他们对新四军很陌生,都想回到八路军工作,实际是想去129师,和四方面军的老同事在一起。

陶勇起初也有这种想法。但陈毅粟裕惜才,没有为难他。粟裕在战斗过程中发现他十分骁勇,任命他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第四团团长,后升级为苏皖支队司令员。

此后,粟裕对陶勇一直信任不衰,倚其为心膂。从支队司令,到1师3旅旅长,再到苏中军区第四分司令员,南下部队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与叶飞、王必成逐渐成为威震江南的叶王陶组合。

1944年新四军海防团,陶勇部编成,又收编海匪成立第二团,最终扩大成新四军海防纵队。

这支力量颇为出奇,当时国民党军基本放弃海防,唯新四军成立这一支海防力量在黄海海岸神出鬼没,不仅生存下来了,还能在海上立足,陆地上的新四军后方机关、银行、印钞厂、被服厂等等,有时被日伪军追得紧了,还跑到海防纵队的船上去躲,生存得非常好。后来陶勇担任东海舰队司令员,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抗战时期的黄桥战斗,南下天目山,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七战七捷,盐南战役等等,陶勇所部都是主力。


不仅工作上配合极好,生活上粟裕也非常关心。1941年11月,陶勇与新四军1师3旅9团的文工团员朱岚结婚,粟裕亲自出面为其主婚。

华东野战军成立之后,陶勇四纵与叶飞一纵、王必成六纵,是华野历次大战非常倚重的头等主力。

陶勇从粟裕身上学到了什么?抑或说粟裕改造了陶勇什么?笔者以为,粟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陶勇改造最大。

抗战时期打日伪,作战基本以游击为主,但此游击非彼游击,作战中善于抓住战机、寻找主动,和被迫绕圈子跑外围有明显的区别。

苏中七战七捷,绝非粟裕大将一人的军事天才缔造的,靠的是华中野战军及其前身,在粟裕数年一以贯之战术思想调教之下,养成了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善于集中兵力作战的战术特点,尤其是高速机动中急停反攻的能力堪称一绝。

华野几场经典的围歼战,都有这种战术的身影,比如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的睢杞部分等。与之相反,洛阳战役、豫东战役的开封部分、胶东反扫荡作战、胶济线作战(尤以潍县、兖州战役为代表),就没有这种战术打法。

其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呢?换言之,对部队的战术、训练、作风有什么直接要求呢?

第一,部队高度主力化,与军区部队没有什么牵扯,确保有战斗马上能机动。

第二,执行力极强,且上下级之间互相理解沟通没有障碍。

第三,部队机动速度快。

第四,具有随时更改战斗方向的战术意识,而非一根筋要打就是打要转移就是转移。这方面严重依赖于战争中的总结,打一仗总结一次,不断积累,养成深刻的肌肉记忆。

第五,部队战斗作风刚猛,敢于攻坚敢于硬吃对手,不能一味游击。

叶陶王三位,在贯彻这种战术理念方面,以陶勇四纵最为彻底也最为坚决。体现在这几方面:

1.陶勇本人极为骁勇,战斗作风素以刚猛著称。

2.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应后,陶勇对陈粟二位首长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感情认同度极高。可以说是陈老总拯救了他、粟裕发现并给了他最好的平台。

3.陶勇为人忠厚耿直,且有一定心胸,佩服并赞同能力强的人,对粟裕的军事理念完全佩服且执行到底。

对比叶王二位,叶飞是小一号的粟裕,多年老部下,与粟裕的关系更近于半师半友,亦下属亦副手,粟裕对他不似对陶勇完全驾驭的姿态,1848年初组建东南野战军,先期抽出1、4、6纵组建兵团,叶飞就是粟裕的兵团副司令员。

王必成呢?作为与陶勇性质相同的红四方面军旧将,到新四军后也靠其勇猛的作风赢得陈、粟的信任,王必成深受粟裕作风的熏陶和影响,从一味猛冲猛打改为机动灵活。观察自苏中七战开始的诸场战役,王必成总能作为较重要的部队参与作战。


粟裕与王必成终生保持很密切的感情

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