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当区紧盯“大病不出区、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的目标,成立“乌当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构建“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县域一体化建设,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走进乌当区新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大厅宽敞明亮,导诊台干净整洁,各科室设置完善,前来就诊的患者秩序井然。作为乌当区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基层节点,新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强化“健康守门人”职能,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和双向转诊机制,与医共体牵头单位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协作模式。


乌当区新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晓鹏:我们是医共体的成员单位,一些老百姓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需求都可以解决的,如果我们现场解决不了,我们就通过联动,把病人送到总院。


据了解,乌当区全面实施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有同质化的药学服务。不仅是用药范围扩大,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也在逐步提升。2019年,乌当区人民医院、乌当区妇幼保健院、乌当区中医医院整合为乌当区医共体总院,由医共体总院牵头,联合全区5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乡镇卫生院和77个村卫生室,共同组建医共体。通过成立远程会诊、心电诊断、影像诊断和检验检查“四大中心”,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与13家基层医疗机构在医学影像、检验检查设备等实现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乌当区“医共体”新场分院院长 王信:我们这边做了相应的检查、拍了片以后,远程把片子上传到我们总院,然后由总院阅片的老师把结果反馈下来,整个过程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在我们一级医院就可以享受到二级医院阅片的结果,对患者来说是非常便利的,也补足了以前我们阅片资质、能力上的不足,精确地给患者做出诊断。

得益于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等系统的运行,基层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后,总院能够在24小时内接诊并做出诊断,真正做到“乡检查、县诊断、资源共享、结果互认”的就诊模式。


乌当区“医共体”新场分院院长 王信:我们现在采取的是一站式一体化的转诊。比如说今天这个患者在我这里不能解决,首先要联系上面医共体总院的科室、具体的医生,然后我们再把患者转到总院。这个过程无缝衔接,让老百姓少走路,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此外,乌当区医共体总院每年都会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时开展坐诊、查房及授课等工作,不断加强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在总院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乌当区中医院副院长 张悟:今年以来,我们医共体总院派到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扶的医护人员一共有151人。今年我们也同样派驻13名主治以上的医生到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排班、行政管理、住院管理,把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动起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乌当区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县域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完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记者/ 龚钰汇 申雨侹

编辑/程怡然 责编/刘娅 审核/罗朝一 终审/李应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