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杨林萧氏子孙齐聚,怀着崇敬与感恩之情缅怀祖先。


追根溯源,据老谱记载,杨林萧氏乃是西汉名相萧何的后裔,祖上曾口口相传,我们杨林萧氏有一门三进士之传说。宋末元初,玖子公萧艳群从邵阳印山迁居邵西车塘铺红门前,建造了红鹤楼。明洪武七年,玖子公之子萧民公在新宁三都报籍立户。之后,萧民公之子梦荣公迁至杨林定居,从此开枝散叶。岁月变迁,我们杨林萧氏聪公这一脉如今已分布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周旺镇等20多个乡村,其中明公后代迁居芭蕉划船壩后,至今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湖广填川时,杨林萧氏超半数支系祖先于康熙年间外迁到四川、重庆、贵州、湖北等地。如今,祖先繁衍的子孙后代多达数万,历代人才辈出,在历史中留下诸多光辉事迹。


回顾明清时期,先辈们各展风采,现将族谱记载的部分祖先的传奇史与族人们娓娓道来!


萧宗舜公,字青山,娶李氏,其外甥陈文盛成为明代江川王婿,全家受诰封,荣耀一时,此事载于《宝庆府志·卷十·藩戚》。


萧义泰公,字乐安,为邑庠生,生于雍正五年,殁于乾隆四十六年。乾隆丙子年,因应对巡抚陈宏谋出色,获赠五字鉴十二本,事迹留存于杨林萧氏《乾隆辛卯谱》。


萧义诗公,字肇周,为人敦厚,独自建造宗祠、学舍,买田资助穷人。其贤良的妻子马氏相伴一生,义诗公80岁寿庆时,进士欧阳俊作序,贡士车其昌书写,传为佳话,事迹见《宝庆府志》。


萧义乾公,身为太学生,管理地方粮仓。乾隆时在腊树坳修亭、建学馆,便利族人。其塑像虽在“破四旧”时被烧毁,但功绩多次被《宝庆府志》提及。


萧文吭公,精于楷书,因文考不利转而习武。在父亲八十寿庆时倡议修塔、建祠,此后家族科名兴盛,还主修周旺文昌宫,县志、府志均有记载。


萧世熊公,培养出诸多知名人士。道光丁酉年改修宗祠,是三续谱主修,享年81岁。


萧代炜公,光绪乙酉年选拔优等,后循例成为明经进士,却英年早逝。


萧代灿公,自幼好学,文采斐然,34岁中举,后任景山官学教习,掌管平凉柳湖书院,尽显才华。


萧代芸公,幼年丧父,中年发家,抚侄如子,修仁寿亭,捐金置田,倡修大路。道光二十六年例授翎带,钦赐登士郎。


杨林萧氏第十一世孙祖钥公的第四子应禧公主修康熙族谱,义公第八世孙呈翔公负责书写及校正,开启了杨林萧氏族谱记载的新纪元。


先辈们的功绩和品德,是萧氏家族最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举行清明祭祖仪式,就是要铭记祖先恩泽,传承家族荣耀与精神。愿祖先在天之灵庇佑萧氏子孙后代,家族兴旺发达,人才源源不断。我们要以祖先为榜样,团结一心,奋勇前行,为萧氏家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在此,向伟大的祖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我们当以实际行动诠释文化传承的内涵,将家族使命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辜负先祖期望与时代赋予的使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