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粟裕大将的名声,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差点就被授予“元帅”军衔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事情都是颠倒了,甭说是大将了,就是真的元帅,被“打倒”的也不在少数,因此粟裕蒙冤受屈36年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直到1984年粟裕去世,对他的平反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这其实是很不应该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粟裕离世之后,他的遗孀到南京军区寻求帮助惨遭拒绝。



作为高风亮节的革命家,粟裕当然不会给国家添什么麻烦,他本人不会,他的遗孀楚青也不会,因为这会有损粟裕的名声,让粟裕到了天上都不会安心。事实上,楚青之所以去找南京军区,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落实粟裕的遗愿,粟裕在临终前曾表示,与他一起战斗而牺牲的烈士至少有10多万人,他们都走了,而粟裕却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他嘱咐不搞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只求将骨灰撒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要知道,粟裕转战过的地方很多,包括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山东等近10个省市、地区,很显然,仅仅凭借粟裕遗孀楚青的个人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又是粟裕的“最后心愿”,在这样的情况下,楚青只能找组织。于是,楚青才捧着粟裕的骨灰,来到了南京军区,这里有很多粟裕曾经的战友,希望他们能够协助自己,来完成粟裕的遗愿,但问题在于此时的粟裕“尚未正式平反”。



因此,当得知粟裕的遗愿之后,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其实并不多,其中就王必成是最积极的。他在得知粟裕去世的消息之后,可谓是悲痛欲绝,拖着自己的病躯,硬是跑到北京送了粟裕最后一程,他还特地强调,粟裕的后事如果碰到什么困难,就算“赴汤蹈火”,他也要帮这个忙。所以,当楚青带着粟裕的骨灰来到南京军区的时候,王必成已经带着一干将领在火车站迎候了。



然而,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楚青一行在南京军区遭遇了冷遇,当时主持该军区的是向守志副司令员,他对于楚青一行态度非常冷淡,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与粟裕不熟,双方谈不上什么交情;二是当时的粟裕尚未平反,若此时帮粟裕的忙,很可能会连累自己。所以,向守志不仅没有提供帮助,相反还狠狠批评了王必成,说他们在火车站大张旗鼓迎接粟裕的骨灰,这是错误的,不适当的。



王必成是一个急脾气,与粟裕感情很好,听到这话,差点就和向守志拍了桌子,而当时不愿提供帮助的,其实也不止向守志一人,作为粟裕的老部下,为了避嫌,张文碧甚至一度拒绝送行,后来在王必成的激将下,这才赶来送别。最终,还是在王必成等人的帮助下,楚青才完成了将粟裕的骨灰撒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遗愿,而粟裕平反直到1996年才完成,而此时粟裕已经蒙冤受屈36年,王必成也已经去世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