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
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故事!
牌坊不仅是一种装饰和语言模式,
也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埋藏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
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今天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齐河博物馆
群里的牌坊
pai fang zhi mei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的起源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科学技术文献宝库里,《天工开物》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像它这样全面、系统地记录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术,广泛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闲看菡萏池间静,不语清芳岁岁融。
山门重塑古香浓,儒道高深誉显崇。
雕工细腻呈才艺,画技高超绘就成。
整饰一新迎新纪,传薪播火尚弘通。
即日起,官微推出“党史上的今天”专栏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来源:黄河文化博物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