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侵权请联系 法律顾问 房律师15952666272


最强的跫音

——“三月三”泰州唐甸庙会

吴沁潼

(一)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

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

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农历三月三,清晨七时许,锣鼓声、鞭炮声一片喧嚣。我,仿若那诗中的过客,面对江苏泰州唐甸庙会古戏台祭祀现场的人山人海,实在难以挤入,只好暂且移步,离开这庄重神圣之所,悠然漫步于唐甸的小巷、河沿与菜畦之间……

只见万千柳丝低垂,宛如绿帘,鲜嫩的花蕊悄悄探出头来,仿佛在与春风低语。古盐河码头上,村妇们在碧绿的水波中浣洗衣物,那一道道涟漪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悠然。低矮的绿篱排列得整整齐齐,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生机勃勃鲜嫩欲滴的菜畦。就连那嗡嗡作响从庙会戏台飞出的无人机,也打破了这份宁静,惊起了芦苇丛中栖息的白鹭,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此时此刻,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优美诗句,自然而然地在我心间浮现。

随着古戏台祭祀大典那抑扬顿挫的乐曲节奏起伏,声音渐渐变得舒缓起来,我趁机艰难地挤入了巡游的人流尾部。只见队伍中,二十多条舞龙队宛如灵动的巨龙,色彩斑斓,各由男女老少高举、舞动,黄龙、白龙、青龙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马弁开道,在彩旗飘飘的村巷中穿梭,仿佛在演绎着古老的传说。狮子舞、打莲湘、彩高跷、判官舞等队伍紧随其后,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还有别具一格的三节三人的自家残龙,一节一人、略显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袖珍小龙,以及村民们别出心裁,一人推着三轮车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神兽、图腾,造型奇特,寓意深刻。整个队伍人潮涌动,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每到一户农宅前,都能看到早已摆放好的高高宝塔形的斗香,香烟袅袅升腾,仿佛将人们的祈愿带上天空。此时,小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响,那清脆的声音瞬间点燃了整个村落的热情,让这座泰州城下的古村落再次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
( 二)
农历三月三,对于汉族来说,是传统的上巳节。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在水边举行庄重的“祓禊”仪式,用散发着清香的香草,祛除身上的灾祸与疾病,祈求平安健康。同时,这也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日子,他们会相聚在一起,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尽显风雅之态。而泰州唐甸人在这一天,有着独特的习俗,他们祭天地、怀先烈,通过划龙舟、填野坟等方式,深切缅怀那些在护城河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无名先烈。特别是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此地逐渐演变成纪念张士诚的民间集会,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2002年老队长王堂喜(己故),从破四旧的过程中,又恢复了唐甸庙会。村民自发参加,自愿捐资,不搞摊派。那怕在外打工多远,只要不出国都要回来。乡俚乡俗,只要参加,一定三年。从此,长盛不衰。直至 2023 年,唐甸三月三庙会成功入选省级非遗文化名录,传承人马云带领大家把庙会做成了农文旅相交融的文化盛宴。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承载着里下河 水乡 儿女不忘初心的珍贵记忆,声名远播,今天通过网红直播、抖音视频、微信朋友圈引得数里外的群众纷至沓来,线上线下共赴这场盛大的民俗盛宴。

唐甸三月三庙会之所以如此热闹非凡,得益于唐甸拥有积庆庵和同善坛两座寺庙,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积庆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约 500 年的历史。岁月的沧桑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虽历经多次改建,但仍保留着西厢房等部分古代建筑遗迹,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庵内同时供奉着佛教和道教的神像,两种宗教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同善坛则由乡绅洪鹤桃筹措资金兴建,建于民国时期,位于庄西边,是一座前后两进的寺庙。特别是位于村中心的积庆庵,今日古刹檐角的铜铃,在游街队伍的喧闹声中,被震得叮咚作响,那清脆的铃声仿佛在为这场盛会奏响美妙的音符。香客们怀揣着各自的心事,沿着村道鱼贯而入,他们手中捧着散发着香气的手香,在香炉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眼神中充满了虔诚。一排排斗香燃烧着,烟火升腾而起,裹挟着檀香、松烟、牛潢的气息,在寺院上空交织成一层厚重的烟雾,缓缓融入那万家烟火之中。

(三)
几百人的巡游队伍,从古戏台、村巷、泰州城北东风路、民俗广场、庙宇、新村部,所到之处高潮迭起,每一处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风情万种的荡舞船,那轻盈的姿态仿佛在水上翩翩起舞;难分伯仲的舞龙赛,舞龙者们身手矫健,将巨龙舞得活灵活现;如履平地的踩高跷,表演者们技艺娴熟,惊险又刺激;翩翩起舞的挑花篮,舞者们身姿婀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最动人心魄的是舞龙表演。绿金、黑金、绝白等五彩斑斓的龙身,在男女舞者手中,流光溢彩,舞龙者步伐矫健,龙身随他们的动作蜿蜒盘旋,时而如穿云破雾,时而凌空跳跃,时而翻身落地,让人们沉浸在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之中,流连忘返。
利用热闹的空隙,我又回到清晨挤不进的古戏台,移步向南,宛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一座土基墙的小四合院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就是苏鲁皖抗日总指挥李明阳在唐甸联共抗日的起居屋。走进虚掩的木门,看到了苏中的民国地图,李明阳生前用物,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让我又一次感觉唐甸更有一种“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原来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东进序进》、《黄桥决战》都与隐身在泰州城北唐甸村有关。1938年台儿庄战役后,徐州失守,李明扬率部进驻泰州,将唐甸村作为重要据点、运兵码头。作为里下河桥头堡的唐甸,见证了他们秘密部署抗日力量的岁月。李明扬在此,一次次打击日冦,与新四军巧妙配合,在西,为陈毅挺进江都,明锣开道。在东,为新四军与国民党玩固派周巡,巧妙地朝天开枪,让黄桥战役一战成名。但1945年5月,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黎明前,李明扬还是在唐甸河港被俘。日军将其关押于上海,严刑拷打,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却始终未能动摇他的抗日决心。这块“中山博爱 乡村 行实践基地”,在清明前后,让我触摸到了家国情怀,爱恨情仇,久久不能离去。
(四)
游庙会也可在事后看余韵,在挤不进的村部舞龙表演结束后,我来到村部广场,两侧的广告宣传栏,深深吸引了我。10名村干部的徐国华书记等人的姓名、分工、手机号码张榜在厨窗内,后备党员、发展对象、月度工作、残疾人、计划生育奖补对象一一张贴,特别是那年度资产负债表,一张张地公示着。近300万元的“五好两宜”基建项目事先就公示着……。我一笔笔记录着相应的科目余额,其间的数据凝聚了徐国华等党政一班人的运筹帷幄与艰苦奋斗决心与胆识!
唐甸村2024年村务收入240万元,哪一笔不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每一分惠民补贴,明明白白,都体现党的政策光辉。就连这声势浩大的庙会,都由村民自行组织,自己编排,自己拿出祖上的传承神器、信物,自己保管。这一日,早早缴约亲朋好友,来家一聚,私宴宾朋。唐甸村的泰州历史学会会员马俊杰,早早就在庙会义务工作一周了,在泰州历史学员微信群,相邀文史专家,我凌晨五时就从 兴化 出发了……,品尝一次泰州古城脚下春天的盛宴,欣赏一下春天的水乡芭蕾……。
突然,宁启铁路几十节子弹头列车,从村部后面风驰电掣而过。
与古盐运河、新通扬运河、京沪高速、东风路高架,东西并行,这岂不是泰州城北五行四间的五线谱吗?
隐藏其中的江苏泰州唐甸庙会岂不成了今天最强的跫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