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以“协同共治、科技共治、社会共治”为抓手,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画好食品安全监管“同心圆”
近年来,泰州市出台了《泰州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建立全市中小学食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校园餐”管理包片包校机制,推动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副校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三配备”制度,全链条发力压实各方责任。
教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紧盯校园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联合研究制定“定期会商、信息互通、联合检查、宣传引导、业务培训”五大协作机制,着力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同时,采用“明查暗访”“四不两直”等形式开展联合检查。定期通报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日常监管、风险隐患排查以及明厨亮灶建设等情况,进行食品安全风险会商,组织集中整治,构建起联防联控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2024年,全市累计检查中小学食堂1357家(次),推动93家学校食堂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硬件改造提升,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织密食品安全监控“防护网”
泰州市创新研发学校集体用餐配送“一码清”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手段,在前端抓取当日配餐的实拍照片、菜单名称、菜品来源、检测报告、制作过程、配送情况、营养分析等食品安全信息,赋予数字食安二维码,贴在送餐保温箱上,通过扫码快速了解详细情况,实现学校配餐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目前,“一码清”已在全市11家集中供餐企业、143所学校实现全覆盖推广。
在全市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100%全覆盖的基础上,泰州市还积极推广“AI+明厨亮灶”项目,将AI技术接到“互联网+明厨亮灶”中,对鼠患、从业人员不佩戴口罩等8类高风险行为进行实时预警,探索打造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泰州模式”。2025年,泰州市将“AI+明厨亮灶”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7所高校、11家集中供餐企业以及首批100多家中小学食堂将全部应用“AI+明厨亮灶”智慧巡查系统,并逐步推广至全市。
通过“互联网+物联网+AI”技术的应用,泰州市实现了线上线下同质监管,全方位构建起以学校管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以及科技赋能“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唱响食品安全监督“协奏曲”
泰州市有50多万名师生在学校用餐,校园食品安全家长关心、社会关注、政府关切。近年来,各学校通过常态化开展“社会开放日”、校(园)长陪餐制等系列活动,全面搭建家校交流沟通的桥梁。
各学校均建立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代表在食材验收、食堂管理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定期体验就餐质量。细化实化校(园)长陪餐制度,专门排定校(园)长陪餐值班安排表,促进校园餐质量不断提高。
“饭菜好不好,家长说了算”,泰州市定期邀请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以及家长代表等走进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监管,推进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落地落实。
近年来,泰州市纪委监委将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点项目,将全市中小学自营食堂、校外供餐企业全部纳入“阳光食堂”监管平台,紧盯“入口率达到75%以上”底线,确保学生缴纳的伙食费全部用于学生伙食成本性支出。按照“伙食费统一管理、采购统一实施、营养统一指导、监管统一平台”,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8日 第09版
作者:万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