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各位领导:
我们是一群热爱中华文化的民间收藏者,怀着对文物保护的热忱,冒昧致信。近日,新《文物法》已经实施,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恳请国家在立法过程中,能倾听民间收藏者的心声,让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真正"活起来"。
多年来,民间文物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由于法规限制,大量珍贵文物无法合法流通,只能在黑暗中沉默。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国内被视为"烫手山芋",在国际市场却被当作"现代工艺品"低价走私出境。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十年来,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因此流失海外,成为民族之殇。
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留在国内的文物,因无法合法交易,逐渐从"宝物"变成"死物",最终沦为"废物"。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曹操时代盗墓猖獗,今天依然"十墓九空"?那些文物去了哪里?答案不言自明——要么深藏民间不敢示人,要么流失海外难以追回。
不可否认,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力量。纵观历史,今日的国家馆藏文物,大多来自历代民间收藏。用"国藏是湖,民藏是海"来形容毫不为过。民间不仅有最精美的文物,也有最珍贵的遗存。
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馆藏文物的保护,而是民间文物的快速流失。如果我们继续忽视民藏,只专注于馆藏,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待到民间文物尽失之时,我们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我们理解国家打击文物犯罪的决心,但现行法规将民间正常交易与非法倒卖混为一谈,导致"孩子与洗澡水一起被倒掉"。
《刑法》相关解释的出台,更让古玩市场人人自危。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无法遏制文物流失,反而加速了珍贵文物外逃。
我们恳请:
1、承认民间收藏的合法地位,将其作为国家文保体系的重要补充;
2、建立文物确权、鉴定和估值体系,让民藏文物"有名有分";
3、开放合法流通渠道,允许"以藏养藏",激活文物市场;
4、借鉴《艺术品债券基金》等创新模式,帮助民藏变现,实现文物金融化。
我们深知,文物保护是国家大事。民间收藏者只愿为守护中华文明尽绵薄之力。我们愿意配合国家建立规范的文物市场,愿意接受严格的监管,只求让这些历经沧桑的文化瑰宝能有尊严地留在这片土地。
恳请国家能考虑民间文物的特殊性,为它们"活起来"创造条件。让我们携手,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为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的文化记忆。
此致
敬礼!
民间收藏者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