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边再来两个人搭把手!”2日上午,在市博物馆文物库房内,我市一名收藏家通过华阳街道上路社区捐赠的227件文物,正接受入馆后的首次“体检”。这批文物涵盖明清钱币、近现代红色文献、清代邮品等,创建馆以来最大规模单批文物捐献记录,不少文物填补了馆藏中部分历史阶段的空白。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揭开塑封袋,将获赠文物一一清点。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玉斌拿着一枚泛着青绿的“万历通宝”铜钱介绍说:“万历年间的铜钱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批文物里就有3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他身后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将文物全部陈列开来,共计98类、227件,包含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储蓄存单、毛主席相册、开国将领黑白照片、对越自卫反击战照片、清末玉挂件等。其中,4枚清朝大龙邮票的鉴定卡上还印有二维码,拿手机扫码后,可直接了解到邮票的价值、交易信息等内容。





据华阳街道上路社区妇联主席胡正霞介绍,捐赠者希望通过社区将文物移交市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真正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社区在获悉收藏家意愿后,第一时间联系市博物馆,促成了此次捐赠。

记者 | 李颖、徐昕

编辑 | 张玥

校对 | 侍文

审核 | 张玮

点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