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可概括为西方国家在航海技术成熟后进行地理大发现,构建起新的世界贸易体系。18世纪,英国成为海洋霸主,西方海上势力向东方扩张。英国想和清朝全面通商,但清朝只有广州一口通商,清朝自身没有强烈的通商需求。英国以清朝禁烟没收了他们运往中国的鸦片为借口,用大炮轰开清朝国门。但英国人真正的目的是实现对华全面通商,将中国纳入西方贸易体系。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是好事,但此过程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英国与清朝的贸易过程,有诸多细节值得深入探究。



中英贸易顺差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自17世纪进入西方国家。到清朝时期,茶叶成为西方国家绝对奢侈品,价格昂贵,仅贵族能消费,在贵族家庭中也极为珍贵,被称作“来自东方的仙草”。喝茶器皿也从中国进口,英国还发展出下午茶文化。随着英国的经济发展,喝茶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中产和工人阶级也开始饮茶,茶叶成为全英国不可或缺的饮品。英国茶叶的进口需求量开始大增,当时茶叶只在中国能买到,卖到英国的茶叶价格还是有点昂贵,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很大,但却没有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普通人几乎不需要西方产品,只有类似自鸣钟这种消遣的东西中国皇族和贵族会少量购买。后来,印度棉花、南洋胡椒和白果仁等商品进入中国,但与出口到英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相比,数量不成比例。



中西贸易主要是西方从拉美、秘鲁进口白银,再运至中国购买中国产品。当时英国在华贸易主要由东印度公司进行,该公司以盈利为目的,靠茶叶贸易获利颇丰。但面对国内对华贸易入超压力,东印度公司处境尴尬,而且他们需要先到美洲买到白银,再拿白银到中国交易,成本较高。东印度公司也尝试自己种茶,然而多次都失败了。英国人只能从中国购买茶叶,他们想方设法找到一种能大量销往中国的商品,以抵消茶叶进口造成的巨额入超。英国人将棉纱和纺织品带到中国,并托中国同事打广告,结果无人问津。英国人起初并未意识到是产品无人需要,而是认为商品受限于中国广州一口开放,如果能和中国全面通商,他们工业品便会有销路。



鸦片传入中国

在中国宋代时期,就有人将鸦片用作药材使用,鸦片主要产地是孟加拉和缅甸,中国人基本不种。明朝和清朝虽有海禁,但福建和广东沿海一直有人走私鸦片。到乾隆年间,福建有人开始将鸦片当烟抽。中国人自明朝开始抽烟,烟草从外邦传入,被称为“洋烟”。清朝时抽烟的人特别多,连朝中大臣都抽,纪晓岚外号“纪大烟袋”。从嘉庆年间开始,他觉得烟草对国家无益处而且占用土地,影响粮食产量。嘉庆年间清朝国库就开始空虚了,嘉庆想省钱,下令铲除农民种烟的土地,用来种粮食。如此一来,那些无烟草可抽的烟民开始抽鸦片,抽鸦片的人逐渐增多。抽烟草与抽鸦片不同,烟草虽有瘾但对身体伤害较小,价格也便宜。鸦片一旦抽上了特别不容易戒掉,依赖性特别强,价格还很贵,只能靠进口,很容易让人倾家荡产。



中国鸦片进口量增大,英国商人发现这是好事,鸦片可从孟加拉运往中国,降低了成本,终于找到销往中国的产品。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运输鸦片。中英贸易从中国白银流入逐渐达到持平,后来中国输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总值抵不过鸦片进口,中国贸易逆差,白银外流。起初,朝廷对鸦片没有警觉,嘉庆年间鸦片数量骤增,朝廷察觉形势不对开始禁鸦片,但为时已晚。



清朝已经有大量吸鸦片的人,市场需求特别大,与一般商品不同,鸦片一旦抽上就戒不掉,吸食者不管价格多昂贵也要买。对英国商人而言,鸦片在孟加拉采购的价格很低,在中国出售的价格很高,利润高的吓人。中国广东十三行的商人及一些福建、广东的渔民原本帮洋人采购中国商品赚钱,现在他们还可以帮洋人卖鸦片再赚一笔。行商可不管白银外不外流,只在乎赚不赚钱。当时广东、福建水师与走私渔民和海盗勾结,外国商船开到指定交易地点,中国中间人划小船去收货,这些小船多为走私船。这些鸦片被运到传统交易地点,自然有鸦片贩子现场交货。交易过程中只要给上面交足贿赂,上面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证鸦片交易正常进行。因此,整个鸦片行业各环节都大赚特赚。



这样下来最着急的是朝廷,清朝是银本位的国家,本来就贫银,无法靠自身出产白银支撑货币体系,向来靠对外输出商品获取白银输入。百姓日常用铜钱,交税时需兑换成银两,白银缺乏会使银对铜钱比率升高,百姓负担加重,征税难度增加,容易引发抗税暴动,危害社会稳定。许多将领和士兵抽鸦片,身体越来越差,没办法去打仗。林则徐上奏指出士兵因抽鸦片无法打仗,百姓无法交税,天下将乱。林则徐站在帝国统治者视角考虑问题,清朝为帝制国家,统治者与百姓有别,朝廷并非主要考虑百姓抽鸦片对身体健康的损害,而是担心鸦片影响统治。若士兵不能打仗,百姓暴乱无法镇压,农民抽鸦片致劳动力受损,这都是大问题。事实上,鸦片对中国底层百姓伤害最大,百姓抽鸦片后劳动能力下降,家庭消费增高,很容易倾家荡产。



清廷禁烟

朝廷大臣们清楚,这样下去真正威胁清朝统治的是白银外流。道光皇帝决定严禁鸦片。林则徐被派往广东禁烟,当时林则徐为湖广总督,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此事引发朝中满人大臣不满,嘉庆、道光年间清朝政治面临转折,满人大臣能力下降,汉人大臣抬头,满汉大臣有争功心理,为林则徐日后被撤职查办埋下伏笔。林则徐认为鸦片禁不住是地方官吏玩忽职守、兵丁贪赃枉法,只要严抓广东,其他地方便好办。



林则徐

林则徐到广东后观念有所变化,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意识到英国人才是禁烟最大障碍。林则徐为了解洋人,特地去了澳门,收集西方报纸和资料。林则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他从报纸上获取的情报不足以让他真正理解西方世界。在林则徐到广州之前,西方工业发生重大革新,蒸汽机轮船刚问世,英国舰队更加灵活稳定。1833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设置驻华商务总监。他们想绕开十三行和中国政府直接对话。英国两任总监多次请求见广东官员均被拒,凡事仍让他们找十三行。英国第二任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心高气傲,对中国官员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义律

此次林则徐禁烟得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鼎力支持。林则徐召集十三行行商下达严格命令,让他们责成外国商人呈交鸦片,并签署合同保证不再贩卖。外国商人们习惯了广东当局雷声大雨点小的恫吓,以为是变相索贿,没有当回事。但林则徐这次是来真的,他终止中外交易,封锁夷馆,断绝供应。外国商人起初不屈服,被困在夷馆的外国商人压力增大,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劝说英国商人交出鸦片,损失由他代表英国政府担保。义律共上交20283箱鸦片,他没有请示英国政府,自己做决定,存心想把事情闹大,让中英政府交涉。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进行了著名的虎门销烟,洋人惊讶了。但英国商人并没有恭顺,东印度公司派两艘小战舰挑衅广东水师,双方发生多次冲突,其中“穿鼻海战”规模最大,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率舰队迎战,却大败而归。林则徐不敢如实上报,就奏报清军获胜。此时的林则徐也被英国人激怒了,上书道光皇帝要求断绝与英国贸易,驱逐所有英国舰船。但林则徐和道光皇帝不知道的是,义律上交鸦片和林则徐禁烟,让英国政府找到了对华开战的理由。



英国通过了对清朝开战决议

1839年8月,英国国会进行长时间辩论。英国商会支持开战,商人们称中国政府行为损害其正常贸易,因为鸦片贸易是经英国国会批准的,政府必须负责。还有人如果不输出鸦片,就没办法抵消茶叶进口入超,况且鸦片也是私人财产,英国政府应当有所反应。英国教会反对开战,教会最先意识到鸦片的毒害,传教士特别反感中国人吸鸦片,称英国商人卖鸦片是罪恶。但最终万恶的资本工商业压倒了道德呼吁,英国议会以271票赞成、262票反对的投票通过了对清朝开战决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