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来临之际,档案馆(校史办)直属的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团队举办“缅怀英烈敬先贤”清明节主题系列纪念活动,通过“书信致敬”“手抄报创作”“线下献花”“参观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川农学子追忆先辈事迹,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书信致敬”“手抄报创作”活动以清明主题与川农英烈、先贤事迹为创作核心,参与者通过提交书信或手抄报作品,以笔墨丹青表达对我校先烈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期开展的线下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校内集中献花仪式与自发献花打卡,校外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雅安市烈士陵园、建川博物馆。清明系列活动采用创作与缅怀相结合的形式,将红色教育真实地融入校园生活,吸引数百名川农学子积极参与。

追忆活动

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40名成员前往雅安市雨城区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活动开始,全体成员肃立于岗家山七烈士雕塑前,聆听讲解员讲述烈士们“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英勇事迹。随后,队伍走进“解放西康”广场,瞻仰展现军民团结精神的主题雕塑与镌刻烈士英名的纪念墙。纪念墙高4米、宽40米,铭刻着1417名雅安籍烈士及661名解放西康烈士的姓名。成员们肃立默哀,以无声的敬意缅怀先烈。活动尾声,全体成员手持鲜花步入烈士墓区,鞠躬献花,寄托哀思。


向烈士献花

档案馆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团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参观学习。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团队成员参观了抗战岁月、红色年代、辉煌巨变等主题展馆,以敬畏之心对话历史,以赤诚之情叩问初心。在抗战主题馆内,褪色的军功章、卷边的战时日记、复原的烽火战壕,仿佛将时光拉回血与火交织的岁月。

在成都校区,档案馆馆长潘坤、副馆长刘丽以及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的成员集中在校史馆江姐和周开达院士的雕像前开展献花纪念活动,共同缅怀为国家、人民、学校做出卓越贡献的川农先辈。讲解员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先辈事迹,仪式中,与鲜花一同献上的,还有同学们提前写给英烈先贤们的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这些书信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敬意,是同学们缅怀英烈和先贤的心声,字里行间满是对先辈的缅怀与尊重。雅安校区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成员们在校史馆门口设立鲜花领取点,参与者可自行手持鲜花前往江竹筠雕像、老板山杨开渠墓园等校园红色地标进行献花、缅怀。


江竹筠雕像献花处


周开达院士雕像献花献信处


老板山杨开渠墓献花

通过手抄报创作、书信创作、参观学习、献花等环节,同学们对英烈先贤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川农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许多同学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以先辈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做到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目前清明节主题书信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学校全面部署展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直击双选会现场!“职”等你来!

ICON川农 | 孟岩:于低谷时追寻,在热爱中破茧

来源 | 档案馆(校史办)

制图 | 史海若

编辑 | 陆睿曦

责编 | 李雨霏


点亮“在看”,一起缅怀先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