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Q:

我来和你辩论,我认为北京房价必定是逐年下降的,理由如下:

1、北京出生人口在逐年减少,这不是北京的特例,而是全国的大趋势。

2、北京的原则是“减量发展”的,将搬走大量的大学、医院、央企和人多的单位。人少之后谁来买房?

3、北京的疏解功能已经很有效果,走了大量的外地人,也就减少了大量的买房人群。没有了产业,就算北京人想买房,但买房的钱从哪里来?

4、中国产业最强的地区是珠三角与江浙沪,百姓也最有钱,而北京户口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为零。那吸引不到有钱人,北京的房价凭什么上涨?

5、北京的房价确实连续上涨了30年,但是也透支了之后30年的潜力,所以按照辩证法的原则,之后的30年就是要还债了,日本房价走势就是很明确的先例,无可避免。

今天就只列出这五条理由吧,其他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先答这几条。

A:

1、有意思,那就回答吧。出生率下降确实不止是北京,但也不止中国,而是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工业国都在下降,甚至还包括新晋的人口第一大国印度呢。所以这不是新闻,谁都知道。

但这跟北京的房价有必然联系吗?或者说跟各国首都+核心城市的房价有必然联系吗?或许有吧,日本是最典型的,出生率下降30年了,但东京人口却在逐年增加。

因为城市化率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只要进城就行,镇市省和首都都算。第二阶段则是逐层向大城市汇集,第三阶段是乡村小城市逐渐荒废,这是人往高处走的必然。

2、减量发展没问题,但就算搬走一些单位,员工就必须卖房跟着移民吗?首钢搬河北很多年了,有几个跟着卖房搬家的?石景山买房的少了吗?首钢园周边的房价为什么上涨?

因为虽然搬走了首钢,但那土地不可能废弃,自然有其他高新产业进驻啊。石景山的产业园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好,就因为本来就基础设施齐全+老工业区的底子厚。城市去旧迎新是正常的,搬走了赚钱少的,搬来赚钱多的,腾笼换鸟是好事儿。

3、疏解功能减少了外地人,被减少的那些人本来也没多少能在北京买房的,连他们自己都不敢奢望有这影响力。北京人也没指望着被淘汰的产业能发财,这不用您惋惜。另外搬走了批发和低端制造业是好事儿,北京的环境更好了,能吸引到高端产业的,一个和八个的人数虽不同,但钱的数量也不同。

4、北京户口对珠三角和江浙沪没有吸引力? 麻烦您看看中央部委、高校、研究院、大厂、央企里有没有这些地方的人吧?人数虽然未必占主流,但位置或许挺重要的。

当然他们未必稀罕哪座城市的户口,但或许稀罕北京这个平台和资源。另外我也不认为他们都是有钱人,但只要是中产就行了,别奢望太高。托塔天王只有十万天兵,也都没什么名气,但哪个都是渡劫飞升的天仙。

5、透支了30年,您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是50年100年,这样幻想不是更爽吗?而且辩证法我学过点儿,唯辩+思辨+语辩都接触过,但看不懂您说的这和辩证法有什么关系?反倒觉得您这结论观点挺没逻辑的,不是辩证法,更像是唯心论,甚至是形而上学。

日本的事儿上边说了,全国人口下降,东京人口增加;全国房价仍然低迷,但东京连续上涨了13年,又创了新高。所以这就不抬杠了,您上网自己看吧。

6、我今天也只回答这五条,其他的等您再出观点,然后咱们再探讨辩证法,看怎么来研究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世界的一般规律,当然还有永恒发展呢。

仅供参考。

Q:

请问,国家教委近期出台了“就近上学"等相关规定,请教您这和以前的规定有什么区别?孩子的入学选校会有什么变化?对学区房及二手房的市场和价格会有什么影响?一直关注您的头条号文章,如能就这方面的见解写一篇文章也行,我会看到的。

A:

1、我看了这政策了,没觉得有什么太特殊的,无非是老调重弹而已。或者说是再次重申吧,但本质上没什么新内容。之所以有些舆论,其实就是学区房的中介们没的可炒了,只好借题发挥,再次给家长们贩卖焦虑罢了。

2、对孩子们幼升小的选择没什么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小升初”。不过理论上影响最大的只有海淀一个区,也就是之前海淀名校是掐尖儿点招很盛行,阳光招生之后也必须派位为主了。

之所以说其他区影响不大,因为东西城本来就是派位为主的,尤其是东城更公平,几乎没有点招。所以有没有这次政策都一样,一切照旧,顶多是按下了他们想重启点招的苗头而已。

至于朝石丰和其他区也没什么影响,该掐还掐,无非是更隐秘了而已。但说实话也没隐瞒什么,既然我能知道,那牛娃家长们就更知道了,在虎妈群里从来也不是秘密,只是不让普娃和渣娃家庭知道罢了。

但其实点招本来就和他们没关系,打个比方就是清北985的招生再公平+扩招,也和高考500分以下的孩子无关。甚至是无论任何稀缺资源的分配或选拔,都和学渣无关,给了机会也不中用,无非是阿Q式的意淫几分钟而已。

3、我觉得对学区房价格没什么影响。或者说有可能对九年制+直升校学区房的热度会增加一些,但价格未必会上涨多少。毕竟最终竞争是高中,那是凭实力的,跟房子无关+不是义务教育。

4、阳光招生的政策对“鸡娃”的影响更大,也就是对补课机构是利空。因为既然是阳光的招生了,那就减少了点招,对于孩子天分不太牛的家庭来说,自然就没必要再过分的鸡娃了。反正就算拎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了,何必还折腾自家孩子啊?

但这只是对普通牛娃+普娃的家庭影响大,对于天牛娃家庭来讲还一样,至少是差不多。因为任何家长只要发现孩子有天分,除非是混蛋家长,否则一定是砸锅卖铁也要培养的。况且无论怎么阳光,天才们也一定会冒尖儿,自然有学校找上门来掐尖儿。否则MD都是谁打来的啊?

5、总之我觉得对学区房价格没什么影响,尤其是东西城+其他区,不会有任何影响。反正八少八素没听说改革,朝阳北中就在前两天也又半公开的招生了,只不过是MD而已。至于丰台第五实验和十二中什么的更是一样,外甥打灯笼,照旧。

或者这么说吧,除非是严查学籍挂靠+走班制+分层制,否则对海淀的影响也不大。但到目前为止,只能说是政策禁止,但没见到太具体的行动。而且就算是举报了,怎么查啊?反正我想不出什么馊主意。

而且真的能让姚明和潘长江在打篮球选拔时同等公平吗?真的能不让姚明进国家队吗?就算潘长江进了男篮,哪个教练会搭理他,您觉得他真能成长为乔丹吗?

仅供参考。

Q:

我想跟您探讨是否买房的问题。我是刚需,但房价太高您也知道,再加上二次房改后北京每年要建40万套公租房,那您觉得还有必要在近几年买房吗?

我目前未婚,一直和女友租房,公租房也申请过,但一是太远,二是地段好的没排上,所以就考虑买房了。但因为资金有限,再加上了解到新规划之后的公租房计划,所以拿不定主意了,想听听您的建议。

A:

1、房子是用来住的,有需求就买,不着急那就等公租房呗。这其实不用听别人的建议,还是看自己的居住感受吧。

2、不过您这“每年40万套公租房”的说法不太对,估计是把“五年计划”给当一年的计划了。而且即便是40万套总量,那其中也是包括其他保障性租赁房屋的,比如“廉租房”和“保租房(集租房)”。

这建议搜索一下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的规划和完成情况吧,平均下来每年的公租房也就5/6万套。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优先配给体制内和央国企的。比如我印象中十三五(2015-2020)是计划开发30万套,但完成的结果是公开配租了16万套,平均每年也就3万多套吧。

那这就看需求和运气了,毕竟北京每年新增社保人员就30万呢,不交社保的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也就有不到10万是北京孩子吧,其他的都是外来的,他们是否需要公租房?3万或5万套能满足吗?

3、总之我没有建议,简单就是这情况,反正之前北京每年都差不多这套数,以后的看发展吧。另外的所谓“二次房改”只是个民间传说,或者说是愿望吧。每年都传说改革,但年年难过年年过,就看自己怎么过了。

仅供参考。

Q:

麻烦咨询一下,我们家是房山河北镇万佛堂村(六环外的村里)拆迁,可以得到360平米的房子,16年开始拆迁的,后来挖到了王爷墓,拆迁选址就变到了阎村公主坟那一片,但也迟迟未开工,比较多的人打12345反馈。

现在让我们三个选择:

1、良乡南庄子(良乡2号院),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2000一平米,毛坯房,多于5平米以外1万一平米。

2、长阳镇长龙家园66平米两居室(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到稻田地铁站),1.14万一平米,多于20平米以外,1.4万一平米。

3、继续等待阎村拆迁房,原来说的2万一平米,精装拎包入住。

这三者可以排列组合选择,我们的诉求是:要一个120平米三居室给我爸妈,其余的我们主要考虑后续时机合适卖掉。想咨询一下买哪里合适,当时分了100多拆迁款,我们自己在西城陶白片区有个房子。

A:

1、360平,够多的。

2、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那既然是考虑以后卖掉,要是我就首选离市区近的了。如果是长期自住不卖掉,那哪儿能得到更多面积才更合适呢。

我不清楚这次拆迁安置房的计算系数,但从常规来讲,通常都是地段儿强的加权少,那相对来说地段儿弱的就不划算了。或者这么说吧,既然是安置房,那在哪边板块内部就都不算好地段儿,但板块是分级别的,从投资性和流动性来讲首选大环境强些的。

两边都不算太强,都是被公路铁路河道路绿化所半包围的板块,但稻田毕竟离得近,至少在流动性上占优。

3、至于是否等回迁房这我说不好,更不知道地段儿系数了。要不问问当地中介,让他们给估算一下租售比,然后再结合售价,算算哪边更合适?也就是在付出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哪边的租售比数值低,就说明哪边的性价比高。

仅供参考。

Q:

请问,这1978年的英国福利你不会不认账吧!请问今天的中国有人能享受吗?有失业者能买得起100平的房子吗?能免税吗?能免费医疗吗?



A:

1、呵呵,您这属于公知里的“考古派”了,那就聊两句呗。

2、我近十年来属于“灵活就业”,享受的是“4050政策”,但实际上我没有工资收入,请问我算不算失业者?如果算,那我也没交税啊;如果不算,那请您给我发工资吧,我跟定交税,绝不跟你们夹头教主似的偷税。

英国的这不也一样性质吧,既然是“失业工人”,那就没有工资,只会有失业补助,请问他凭什么纳税?这不是废话吗,相当于说你们家孩子被学校开除了,所以不用再交作业,你觉得这算学校的福利吗?

3、我已经N年没正经上过班了,但我家房子远高于100平,不仅有餐厅客厅,还有厨房书房阳光房衣帽间和储藏室呢,不光有小花园,我家还有露台和天台呢。另外我家不光有沙发电视机,还有冰箱空调和汽车呢。当然,我家装饰柜里没有银具,这玩意儿在我看来没必要珍藏,太容易黑化了,放在中国瓷器旁边太Low了。

但问题来了,请问我家房子是我失业前买的,还是失业后买的?请问这英国工人的房子,是上班时买的,还是失业后买的?如果是工作时买的,那这有什么新鲜的吗?如果是失业后买的,那请问是否涉嫌“零元购”啊?

4、免费医疗咱们确实没有。但我有医保啊,报销后自己花不了多少钱,我很知足。而且我家还买了商业保险,能二次报销的。

而英国的免费医疗就上网搜搜吧,看看古代和现代有什么区别,在得了重症之后要排队多长时间?这都是传烂了的梗儿,您还当圣经瞎忽悠呢?

5、至于子女接受免费教育,既然您没提,那就说明也知道咱们也早就免费了,对吧?当然或许还有人心里不服,说买学区房和补课的费用难道不算吗?如果这么抬杠,那咱就单开一篇。

6、另外多说一句,您知道1978年在英国是什么年份吗?告诉您,意味着这是英国福利主义的最后一年,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就和美国里根联手发动了强硬的“货币主义改革”,从此让英国走向了复兴之路。

撒切尔夫人的主要政策有:取消学生福利,减少教育开支,连免费牛奶都不给孩子们喝了。国企私有化,包括铁路电力等民生方面的,导致大批铁饭碗工人被迫降薪+下岗。削减福利,动用军队镇压工会煽动的罢工。取消最低工资,降低失业保险,而且还把养老金向私企社会大部分转移。住房方面则是大幅降低福利保障房的开发,并且把公房卖给资本家。医疗方面更彻底,把国有医院直接出售,并且对医疗大佬们予以补贴。

但正是因为撒切尔夫人的搞活+开放,所以才使得英国从福利主义的泥潭里爬了出来,甩开包袱向前进,否则大英帝国早就沦为发展中国家了。

那问题来了,撒切尔夫人搞了这么多削减福利的政策,导致她在国内毁誉参半,大部分工人阶级都对她恨之入骨,但她为什么连任11年首相啊?您能理解吗?您敢钻出自己的信息茧房看看真实的世界吗?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