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给祖坟扫墓,也说亲人相聚

作者/孙树恒

今天天气多好啊,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给大地披上一层暖融融的金纱。

我和妻子,与树昌两口子一道,由树昌媳妇开车,前往新镇大榆树上祖坟扫墓。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路两旁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与我们打着招呼,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不断后退的景致飘远。



老祖宗孙发财在1724年从济南府闯关东过来,掐指算来,到我们这一代已是第十代,整整三百年了。遥想当年,老祖宗背井离乡,踏上这片陌生而充满希望的土地,该是怀揣着怎样的勇气与憧憬。

在爷爷那一辈,孙家已然有四千多亩地,还有炮楼。爷爷有枪,那可是护家的宝贝。听老人们讲,曾经有土匪觊觎孙家的马,妄图抢夺,爷爷毫不畏惧,举枪便射,子弹呼啸而过,竟把土匪的帽子打飞了,土匪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这段故事在孙家代代相传,成了我们心中爷爷英勇无畏的传奇,也让我们对孙家的往昔多了几分敬畏与自豪。



车子稳稳地停在了大榆树村旁旁,仿佛一棵古老的榆树,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孙家的祖坟。我们一行人带着花和烧纸,缓缓走向那几座坟茔。坟前的杂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们虔诚地压好坟头纸,点燃纸钱,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我们对先人的思念飘向远方。我在心中默默念叨着,向祖宗们汇报着孙家如今的情况,祈求他们保佑子孙平安、家族兴旺。

上完祖坟,日头已经未到中天,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我们便前往妹妹淑燕和妹夫守明家吃饭。

一进家门,妹妹和二庆媳妇下厨,宰鸡,杀鱼,切豆腐,炖土豆……热闹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孙树义家二嫂子,孙树富、孙树江,侄女孙庆芝两口子,侄子二庆都已经到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我看着这一屋子的人,笑着说:“老孙家上坟,跑老林家吃饭。”妹夫守明立马接话,脸上带着调侃的笑容:“我就是老孙家的长工。”这话一出,引得众人一阵哄笑,屋子里的气氛愈发融洽。

守明是个豁达开朗的人,他的话总能恰到好处地调节气氛。大家围坐在饭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守明举起酒杯,突然感慨地说:“不愿长相守,岁岁能相逢。”这话一出口,原本喧闹的饭桌瞬间安静了片刻,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沉思。



我细细品味着守明这句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不愿长相守”,并非真的不想长久相伴,而是生活的种种无奈,让亲人们难以时刻相守。就像孙家的子孙,有的为了生活远走他乡,各自忙碌,一年到头也难得相聚几次。而“岁岁能相逢”,则是我们心底最朴素的期盼,哪怕不能朝夕相处,只要每年都能有这样的机会相聚,聊聊家常,分享生活的点滴,便觉得无比珍贵。

回想起小时候,孙家的几支,家家院子里总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好几张大桌子都坐满了人。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亲情的温暖却无处不在。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轨迹,有的去了城市打拼,有的留在了农村守着土地,曾经的大家庭渐渐分散开来。

如今,每次家族聚会,这样的感慨总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有的已经添了白发,有的变得成熟稳重,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深知相聚的时光是如此难得。我们一边吃着饭,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说起小时候我们家族的荣光的事,也说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各自分享着自己的见闻,让这些久居乡村的人也了解到外面世界的变化。



侄女孙庆芝和侄女婿讲着他们退休以后天南地北旅游感受,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侄子二庆则兴致勃勃地说着他在耕种土地,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趣事,让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而妹妹淑燕则忙前忙后,不停地给大家夹菜,生怕谁吃得不够。妹夫守明虽然调侃自己是养牛,种地,帮工,但他对这个家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他把淑燕照顾得很好,对孙家的亲戚也都十分热情。

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屋子里,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我们沉浸在亲情的温暖中,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与疲惫。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里的灯光却愈发温暖。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家族的历史到各自的生活,从过去的趣事到未来的憧憬。

酒足饭饱后,大家才渐渐散去。我和妻子坐在树昌媳妇的车上,望着窗外闪烁的光景,心中满是感慨。今天的扫墓和聚会,就像一场与过去和现在的对话。老祖宗留下的不仅仅是血脉,更是一种家族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孙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但亲情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生活的奔波让我们难以时刻相伴,但只要心中有这份牵挂,每年的相聚便成了最值得期待的时光。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曲折,孙家的子孙都会在这份亲情的纽带下,紧紧相连,传承着家族的温暖与力量。车子在路上缓缓前行,而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今天的点点滴滴中,久久无法平静。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