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兵工厂,军迷们都知道该厂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列为民国时期的三大兵工厂,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太原兵工厂能生产系列武器,从步机枪到迫击炮,再到山野炮和大口径榴弹炮,并且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晋造盒子炮、晋造冲锋枪)。不过由于技术不足和资源匮乏,晋造武器的性能并不佳,今天以晋造105毫米山炮来说明一下。


晋造105毫米山炮

晋造105毫米山炮是太原兵工厂于1927年仿制成功的,原型是德国克虏伯公司一战前生产的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当时引进技术颇费周折,因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军工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太原兵工厂通过瑞士索罗通公司从中牵线,才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到火炮图纸,还重金聘请了工程师。因为山西简称晋,1927年是民国十六年,所以这款火炮命名为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

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853.5公斤,行列重量873公斤,炮管长987毫米(9.4倍径),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15°~+40°,方向射界左右各3.5°,弹重12公斤,最大射程5956米,炮口初速165~300米/秒,射速5发/分钟。


射程有点短

为了减重,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将身管长度由原型的12倍径减少到9.4倍径,并采用新炮架和炮盾,使得整体重量由原先的1225公斤降低到853.5公斤。当然火炮射程也降低了很多。原型发射12.8公斤炮弹最大射程达到7000米,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发射12公斤炮弹最大射程只有5956米。改进后的另一个好处是火炮最低射界由原型的-13°变为-15°。同时由于重量的大幅减轻,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可以分解成9部件,由人力或者骡马分别搬运,最重的部件为110公斤,当然也可以由两匹骡马牵引。

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非常适合多山地形的山西,该炮对于晋绥军作战能力有显著提升,12公斤重的炮弹具备打击工事的能力,这是75毫米山炮炮弹办不到的。不过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比75毫米山炮高多了),因此该炮产量并不大,只有区区数十门。晋绥军只装备了一个重型山炮团,其中两个重型山炮营,每营配备9门炮,晋绥军总部还直属一个重炮连,配备4门炮。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

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虽然填补了重型山炮领域的空白,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旧中国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要客观看待。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与上世纪20~30年代列强同类火炮比的话,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列了一下当时世界主要105毫米山炮性能数据,一是法国M1919式105毫米山炮,二是日本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三是斯柯达105毫米山炮,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M1919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750公斤,炮管长1303毫米(12.4倍径),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0°~+40°,方向射界左右各4.5°,弹重11.8公斤,最大射程8000米,炮口初速350米/秒,射速6~8发/分钟。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800公斤,炮管长1303毫米(12.4倍径),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3°~+42°,方向射界左右各3°,弹重12.34公斤,最大射程7500米,炮口初速334米/秒,射速5发/分钟。


M1919式105毫米山炮

斯柯达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833公斤,炮管长1520毫米(14.5倍径),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5°~+70°,方向射界左右各3.5°,弹重12公斤,最大射程7700米,炮口初速330米/秒,射速6~8发/分钟。

从性能数据可以发现,晋一六式105毫米山炮最大的缺陷就是射程远远不如,最大射程都不到6000米。还有,火炮身管明显短的情况下,火炮整体重量反而最重,达到850公斤以上。此外,晋造火炮还有一个缺点是炮管寿命太短(既有材料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仿制的75毫米山炮就是如此,难度系数更高的105毫米山炮自然也不例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