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先生—全真华山派的创立
华山派,这一道教宗派是由王重阳的弟子郝大通所创立。郝大通(1140—1212年),原名磷,别号广宁子,法号大通,出生于宁海。他自幼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相传,郝大通曾梦到神人传授《周易》的深奥义理,从而精通了阴阳学说、历法以及占卜之术。在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抵达宁海,郝大通得以面见并接受教诲,次年随王重阳前往崑嵛山烟霞洞求学。王重阳赐予他法号,道号恬然子。
郝大通曾在沃州石桥下静坐修炼,长达三年之久,期间不言不语,不为饥渴所动,不畏寒暑,仅在有人馈赠食物时才进食,否则便不吃。即使面对他人的戏弄和嘲笑,他也从不发怒。因此,人们称他为“不语先生”。某日,少尹郭长倩骑马经过,马匹受惊,导致郭长倩坠马,他下桥向郝大通行礼,并赠予丰厚的礼物。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郝大通在真定讲道,每次升堂讲演,都有数百人远道而来聆听。到了元至元六年(1269年),他被赐予“广宁通玄太古真人”的尊号。
郝大通的弟子有十余人,其中一位继承法脉的弟子是范圆曦(1177—1249年),他是宁海人。年仅十九岁时,范圆曦便开始跟随郝大通学习道法,并被传授了秘传心法,同时负责管理道观的日常事务。后来,范圆曦迁居至密州,在战乱期间,他倾其所有,帮助老弱妇孺安全避难。战事平息后,当地居民推举他担任城守,但他坚决推辞,并被授予普照六师的称号,成为本州的道正。在1226年上清万寿宫的修缮过程中,范圆曦协助行台分析利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持续了十二年。之后,他东游至太古祠参拜,并修缮了赵州天宁观。到了1248年,朝廷赐予他“玄通广济普照真人”的封号,但他坚持不接受。史称范圆曦“为人开朗尚义,汲汲于济物而疾恶之心太重”,与人交往必须竭尽真诚,面对急难时轻视财富如同粪土,乐于与士大夫交往。
另一位继承法脉的弟子是王志谨(1179-1265年),他来自东明(今属山东省)。在即将成婚之际,他未告知家人便前往山东宁海,在太古广宁真人门下学习,长期坚持,逐渐深入,亲身体验,口传心授,每得一言,便铭记于心。郝大通仙逝后,他独自一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隐藏光芒,深藏不露。各地学者纷纷前来求教,他的道行因此日益受到推崇,愿意成为他门下弟子的人数以千计。史称其“慈以利物,俭以律身,谦以自牧”。王志谨的嗣法弟子有徐志根、张志信、姬志真等。
《道藏》中现存郝大通的著述,有《太古集》一种四卷。其中包括《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和易象图及诗文等。其集名之曰“太古”者,“太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古谓远古、上古、邃古、亘古,务使将来慕道君子知其不虚为者也。”(《自序》)其弟子范圆曦在序中概述郝大通的思想,称其“道得之于旷代不传之妙,粹之于易象,广之以蝉蜕,精微宏廓,遗世独立,法言遗论,人所愿见”。
华山派道徒子孙的传递系名是: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理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