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度生—全真遇山派的创立

遇山派,这一道教宗派由王重阳的弟子马钰所创立。马钰(1123—1183年),别号丹阳子,出生于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幼便常吟诵乘云驾鹤之词,长大后擅长文学,却对仕途不感兴趣。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来到宁海传播全真道,马钰及其妻子孙不二拜其为师。他们将家中的南园改建为庵堂,供师傅居住,名为全真堂。王重阳传授马钰仙术,马钰则致力于追求清净之道,将家产交予儿子,将书信交予孙氏,换上道袍,一心向道。重阳仙逝后,马钰与谭丘刘在墓地守丧三年。

此后,马钰在各地传道,据《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记载,“三州五会的信众,纷纷聚集,欢欣鼓舞,如同见到慈父一般,争先恐后地恳请他成为他们的济度师。”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马丹阳去世,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赠其为“丹阳抱一天为真人”。



马丹阳的门下学徒众多,其中不乏杰出者如曹填、雷大通、刘真一、于洞庭、李大乘等。他的直系弟子中,于志道(1165—1250年)尤为突出,他是宁海(今山东牟平)人,与马丹阳是同乡,出身于显赫的家族,自幼精通经典史籍,尤其对道德性命之学情有独钟。十七岁时,他前往马丹阳在金莲道场的讲法之所学习道法。次年,马丹阳去世后,于志道便前往陇州龙门山拜见丘长春,并在洛阳参访谭处瑞。后来,他在秦卜吴岳东南峰开凿洞穴,闭关修炼达七八年之久,最终在泰和三年被赐予“冲虚大师”的尊号。元太宗十年赐号“通玄广德洞真真人”。

于志道参长生久视之道,常说:“学仙者,存乎积累,赴人之急,当如己之急。”六十八载,他未曾远离坐席,衣不解带,与人交流,始终秉持正心诚意的原则。他的法嗣弟子包括高道宽、李道谦和孙德或等。马丹阳的另一位法嗣弟子是杨明真(1153—1233年),他独自传承了祖师的核心教义,身着纸袄,脚踏革履,形如土木,时而歌唱,时而舞蹈,时而看似癫狂,将法脉传给了弟子李志常和李守宁。此外,还有法嗣弟子赴悟玄,将法脉传给了洗灯子然逸期。另有法嗣弟子田无碍,将法脉传给了毛养素。



《道藏》中现存马丹阳的著述有《丹阳神光璨》和《洞玄金玉集》等两种。其中大量有慨叹“风花雪月终无益,酒色财气尽是仇”,“富贵荣华全小可”等人生无常的内容,以规劝世人早日入道,“跳出死生关”。马丹阳《和道友韵》一首,称“识破浮生只恁么,自然身影却嫌多。云游到处通玄路,接引人人离苦波”。因此,舍弃家庭牵绊,普渡众生构成了马丹阳思想的核心。因此,遇山派专注于看破红尘和度化民众。



遇山派道徒子孙传承之系名是:自元来正志,冲寿成仙丹。忠靖成礼义,了然见朝天。致虚端笃悟,本理淳全玄。清微通大化,真常合妙言。崇教和法本,守仁有功夫。恭敬明智慧,圣体立遐龄。宏应演音信,高复现祥光。诚慈惟黄贵,金木会王逢。云升虎龙交,嗣希直用行。荣茂乾坤秀,莲开衍宝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