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再实现拆迁致富,不太可能了!

住建部放了个重磅炸弹。

2025住房政策迎来历史性调整:城市更新进入"精修时代"。以后超过20年楼龄的房子,全部都这样处理:



.01

城市更新三大核心战略

虽说大拆大建致富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拆迁还是要的。2025年已经明确了地产领域三大基建目标,其中就涉及了不少拆迁:

1、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

为破解住房难题,我国正加速构建"双轨制"住房体系。

2023年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98%,2024年计划新建300万套保障房。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成都等15个试点城市已建立"保障房用地优先"机制,通过对城市存量土地的整合利用,在黄金地段优先建设保障性社区。



比如,去年镇江新区就实施拆迁7121户,拆迁面积141万平米;

再比如,济南今年要拆4500户老房子腾地方,其中市级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1366户、31.94万平方米,部分老小区可能"中奖"拆迁。

换句话来说,一些比较老的房子刚好处于建造保障房的区域范围内,那么未来就会有拆迁。





2、"平急两用"设施大显身手

后疫情时代,基建智慧化升级成为重点。

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转型经验正在全国推广,新建交通枢纽普遍采用"多功能转换"设计。

这些设施平时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关键时刻立马就能转换功能。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些设施就是城市的救命稻草。



说白了,以后新盖的车站、会展中心都自带"变形金刚"功能!

像杭州西站的设计,座椅能秒变病床,地砖下藏排水系统,平时是车站,紧急时变救援基地。





3、城中村改造升级

据统计,全国还有近10万个城中村待改造,将采取"留改拆"并举策略,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地,那些大城市的老房子居民的居住条件有望得到改善。

比如深圳南头古城改造成文创基地后,房租直接翻3倍!改造还会配建学校、医院,居民生活更方便。



那么,那些楼龄已经达到了25年的老房子怎么办?

.02

老房子迎来新机遇

以前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采取拆了重建的方式,居民居住品质大幅提升,还有拆迁致富的机会。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国家要玩精细化改造这张牌。

说白了就是“对症下药,该补啥补啥”。



超过25年的房子要分三步改:

1、基础改造:主要是对外立面更新、水电通讯管线升级等等,这么一改,居民的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就有了保障。

2、功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电梯加装,建设停车设施等等,居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了,生活便利度也大幅提升。

3、服务升级改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家门口建设老年食堂,开设社区医院等等,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就一下上来了。

总之这些小改造,一定能带来大变化!



改造费用谁来出?

创新性资金筹措机制已在全国铺开:中央与地方财政各承担30%,剩余40%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居民合理分担等方式解决。

据说光今年的改造资金就达到万亿级别!

另外,住建部也定下了明确目标——要完成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旧小区改造。

预计将惠及2000个以上老旧社区。



.03

这些房子还得拆

1、危房优先拆

如果老房子主体结构严重损坏,经专业机构鉴定为D级危房的建筑,将纳入"即查即改"清单。

比如南京创新"原址重建"模式,居民临时安置期间可获过渡租金补贴,回迁后产权年限自动续期,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安全问题。



2、违章建筑必须拆

违章建筑不仅破坏城市形象,也不符合建筑质量要求,可能危及居民居住安全,

为此,已经实行"天上地下"立体化监测,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技术,查询到违章建筑,将面临拆除。

比如广州白云区通过智能识别系统,2023年拆除违建面积同比减少48%,证明预防性监管成效显著。



拆迁怎么补偿?

从各地情况来看,现在流行"房票安置",就是拆迁户拿着给的房票去指定的房源超市买房。

比如泰山区上高街道黄家庄村,48户村民拿房票换新房,不用多花一分钱就能住新家,彻底改善了居住品质,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这次的政策转变来得正是时候,既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又能改善人居环境。

而且随着政策深入推进,城市居住品质将迎来系统性提升,居民"住有所居"正加速向"住有优居"跨越。

那么,你家附近开始改造了吗?欢迎聊聊身边的变化~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