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东去世的消息时,我愣了好久。
才39岁啊,一个跑完100公里超马的男人,就这么突然心梗走了。第一反应是不信,再一想,好像又并不意外。
健身房里随处可见的那句"没时间休息,死了有的是时间",此刻变得异常讽刺。
前几天刚看过一个数据,中国马拉松猝死率是0.9/10万人,比美国高出近三倍。我们总觉得运动是健康的代名词,可李东的离去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过度的热爱,有时候真会要命。
认识几个越野圈的朋友,他们提起李东时都是敬佩的语气,"东哥"、"大神"这样的称呼脱口而出。100公里超马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我连想象都难以想象那种极限后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好奇,是什么驱使一个人义无反顾地追逐着这种近乎自虐的挑战?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野人"吧。
李东生前的照片上总是笑得灿烂,站在陡峭的山顶,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看着那些照片,我不知道该羡慕他的勇气,还是担忧他的鲁莽。也许对他来说,那一刻站在山顶的感觉,就值得赌上所有。
我想起前几年认识的一位铁人三项运动员,三十多岁,训练时心脏骤停。抢救回来后医生告诉他,不能再进行高强度运动了。
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如果不能做我爱的事,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半年后他又回到了赛场。我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但那句话一直刻在我心里。
人的一生到底是追求长度还是宽度?
运动医学专家早就警告过,长期高强度训练会导致心脏重构,虽然心肌变厚了,心脏却可能变得更脆弱。尤其是那种连续性、超长时间的极限运动,对心脏的压力是巨大的。
李东完成100公里超马后,没有足够休息就去爬莲花山,还参加夜间越野跑,这种连续透支对心脏的伤害可想而知。
但说这些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站在岸上指点江山的人。
追求极限的人都明白风险,却依然义无反顾。这大概就是热爱的力量吧,它让人忽略一切警告,只为那一刻的感觉。有句话说得好,"要么平淡地活着,要么壮烈地死去"。李东选择了后者。
不过,人的身体真的很奇怪。
我有个朋友,平时一点不运动,饮食也不规律,身体检查却总是没问题;而另一个朋友,每天跑步健身,饮食精准计算,却被查出有心肌问题。
这让我想起中医说的"命门之火"理论,过度耗损确实会带来透支。那句"花钱很爽,但要记得存钱"的评论说得真好,身体也需要积累和恢复,不能只知道支出。
有研究表明,心脏一生的跳动次数是相对固定的。虽然适度运动能让心脏更健康、更耐用,但过度剧烈运动却可能提前"用完"这个次数。这让我想起一个悖论:为了健康而运动,却可能因运动过度而失去健康。
李东的离去也让我想到现代人对健康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以为肌肉发达就是健康的标志,却忽略了内脏器官的健康。外表的强壮可能掩盖了内在的脆弱。尤其是心脏,这个从不休息的器官,承受了太多我们看不见的压力。
这些天看到不少网友的评论,有人说是刺突蛋白的问题,有人说是运动过度,还有人提醒大家要注意人生中的几个坎——36、39、49、54、59岁。我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每个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可能都只是片面的解释。
生死本就是个谜。
李东留给我们的,与其说是警示,不如说是思考——关于热爱、极限和生命的意义的思考。他用39年的生命,活出了许多人一辈子都体验不到的丰富和强度。他站在山顶的那一刻,大概是真正活着的。
39岁的心梗,让人唏嘘,也让人敬畏。敬畏生命的脆弱,也敬畏那些敢于追逐梦想、不惧风险的勇气。
我有时会想,如果李东知道自己会在39岁因为热爱的运动而离开人世,他会不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猜他大概会笑着说:"值了。"
因为对热爱之人而言,活得精彩比活得长久可能更重要。
只是,留给他朋友和家人的,除了美好回忆,更多的恐怕是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生命如此短暂又漫长,如何在追求热爱与珍惜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李东留给我们最深的思考。
#天越清风轻弹马拉松碳板跑鞋#
Li-ning飞电同款高弹中底和透气鞋面!
瑞士抗菌COOLMAX内村,排汗干爽!
42码单只220克!马拉松级耐磨防滑!
仅售129元!
点击下图,一起去追风吧!
—THE END—
马拉松跑步装备推荐
专业跑鞋、心率手表、跑步袜、五指袜
背包腰包、帽子、衣服裤子、防晒衣等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商城一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