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市场这两年的走势就像过山车,前两年价格跳水时藏友们纷纷调侃"跌到姥姥家了",没想到今年开春行情突然回暖,朋友圈里又刷起"触底反弹"的鸡血文。

这波回暖到底是"狼来了"还是真行情?我这个在钱币江湖混了多年的老玩家,看着柜子里躺着的袁大头和咸丰钱,心里也直打鼓。


配图都来源网络

去年大头在千元关口反复横跳,古玩城的茶室里哀鸿遍野。可最近宣三大清突然从4000飙到6000,连品相一般的北洋龙都敢叫价三千五。至于P盒不用想,又是几倍的往上涨。

这种过山车行情背后,总能看到炒房团和币圈热钱的影子:他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专挑银元这种标准化程度高的品种下手。

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小玩家要是跟着追涨杀跌,分分钟能被割得裤衩都不剩。当然你要是家里有矿当我没说,股票式玩法嘛,后果都要自己担。


比起银元市场的惊心动魄,古钱币就像个沉稳的老先生。前年崇宁遒劲美品还能卖800,现在750照样有人接盘。

老玩家们说得实在:"指望古泉发财不如去炒股,但要想交朋友、涨见识、细水长流的稳定升值,还得是这些方孔兄。"

银元我自己也玩,但看到那些玩短线的职业商人,动辄七位数资金的吞吐量只能干瞪眼,这伙人真的是“人有多大胆”的那种疯狂。


眼瞅着行情回暖,暗雷却开始冒黑烟。上月某平台爆出"盒子币"造假风波,评级费比钱币本身还贵,盒子里装的竟是地摊级假货。

更可怕的是还某些拍卖会、网拍,同批次同分数的钱币,成交价能差出个零,懂行的都知道这是"做局托价"呢!

还是叹口气,一旦有点回暖的趋势,这伙商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非要搅得好不容易恢复一点的信任度,又要回到原点。就不能好好做生意,非要割韭菜式的经营才满足?


说到底,这个行业正在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就像普洱茶崩盘后反而催生出精品茶文化一样,当下的乱象或许正是钱币收藏走向规范化的必经之痛。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新一代玩家已经不再一味地追求评级了,不是彻底抛弃,而是眼力和辅助并行。他们成长起来后,也会给予市场正反馈,那些负面的“做局”手段,年轻人可不会惯着你。

曝光程度越来越高,某些公司已经活不下去快要跑路了,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好事。当然,遭损失的泉友还是挺可惜的。


眼下这波行情到底是春风还是妖风,咱不妨学学“保守老玩家”的做派:左手银元看个热闹,右手古泉留个念想,管它潮起潮落,坚决不跟风高位上车。

哪怕以后买不起了,也比当下被“收割”要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玩得开心,涨跌之间永远是生意,别拿玩泉的乐趣去衡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