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双庙子镇,李某和张某这对老邻居曾因10万元化肥款险些反目成仇。七年纠缠不休的债务纠纷,却在镇综治中心的“流动调解队”介入后,几天就达成和解协议。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随着昌图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社会治理网络正在释放效能,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北大地开出平安之花。
近年来,昌图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驱动,以镇级综治中心为延伸,创新构建“县中枢统筹、镇合力联动、村网格预防”三级综治体系,通过机制重塑、力量重组、流程重构,建好“阵地”、管好“源头”、抓好“茬口”,让“九龙治水”变“攥指成拳”,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平安前哨”。今年以来,全县排查矛盾纠纷492件,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8%,群众满意度达98.5%,走出了一条具有昌图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搭台唱戏” “解忧大厅”里的民生温度
走进昌图县综治中心服务大厅,1100平方米的空间里,10个服务窗口有序排开。这个由信访接待中心升级改造的社会治理枢纽,如今已成为群众口中的“解忧大厅”。从土地纠纷到家庭矛盾,从劳务争议到合同纠纷,群众的急难愁盼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服务窗口。
“过去群众办事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实行‘常驻+轮值’机制后,涉及16个部门的业务都能一窗受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墙上“诉求办理流程图”介绍。公安、法院、司法等6个部门派员常驻,教育、卫健等10个部门轮值办公,通过首问负责、跟踪督办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闭环管理。
这种规范化建设带来的改变实实在在。村民老王因土地边界争议多次调解无果的矛盾纠纷在这里通过“联合接访+现场测绘”,两天就拿到了调解协议书;农民工老张被拖欠工资,通过“劳动仲裁+司法确认”绿色通道,一周内就追回了血汗钱。数据显示,新模式运行以来累计受理诉求2137件,化解率达96.3%,平均办理时长缩短60%。
“三步联动” “流动调解队”的协同密码
“感谢咱们综治中心,压在我心里7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一起债务纠纷的当事人表达了对综治中心的感谢。
2024年4月,双庙子镇李某拖欠张某化肥款已近7年,其间双方共签下借据30余张,累计本金高达10万余元,对张某农资店经营造成了影响,要求李某一次还清本金和利息。李某表示自己也不想赖账,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这10万元“巨款”已经很难还清。争执不下的两人找到了昌图县双庙子镇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立即通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纠纷联调”三步走启动了“一庭两所多部门”联调联动机制,协调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组成“流动调解队”,深入田间地头、当事人家中,通过“背对背疏导+面对面协商”“法理情”并用,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形成还款协议,长达7年的债务纠纷就此化解,有力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满意与赞誉。
昌图县综治中心在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好用管用的“一庭两所多部门”多元解纷新路径,“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职能部门”的联动模式在全县33个镇(场)全面铺开,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矛盾化解合力,不断提升源头治理效能。
昌图县“一庭两所多部门”协调机制的创新做法获媒体专题报道,相关经验在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锦州现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群防群治” “网格哨兵”织就平安网
一阵争吵划破了小村庄的宁静。
争吵的起因是昌图县东嘎镇某村村民陈某与石某。石某曾于2016年购买了在马某(与陈某为夫妻关系)名下的房屋,但一直未进行过户。2024年,石某想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但2023年马某意外去世,只能由具有继承权的妻子陈某和其儿子配合过户,但在石某找到陈某后,陈某多次以种种理由拒绝配合,石某情绪激动,扬言要报复母子二人。
眼看矛盾即将升级,当地的“铁岭卫士”网格员立即出面调解,并同步将有关情况报送给了村书记和东嘎镇综治中心。在中心的协调下,由“法庭、司法所、驻村民警、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小组立即形成,锚准“事、症、结”,与双方当事人耐心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警人,双方当事人最终消除隔阂,达成和解,石某成功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
“我们在完善对重点矛盾纠纷自上而下‘派单’的跟踪机制基础上还构建了‘网格排查-村级调解-镇级联处-县级统筹’的自下而上矛盾风险预防体系,充分调动网格员、志愿者、民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努力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昌图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昌图县依托4699个“微网格”,近5000名“铁岭卫士”网格员,对土地、邻里、婚恋家庭等多类矛盾纠纷持续排查,建立“一案一策”化解机制,针对疑难案件,采取“领导包案+专班攻坚+跟踪回访”模式,目前已妥善处置预防矛盾风险13起,回访满意率达100%。全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5%,“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昌图县社会治理新常态。
昌图县以“阵地建设+机制创新”实现物理空间与制度优势叠加,以“专业力量+社会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传统手段+数字赋能”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新内涵,为铁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昌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