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落实人工智能教育方案 重塑基础教育新生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覆盖率达65%,构建起“政策牵引-场景创新-生态协同”发展范式。下一步,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将在“建体系、立场景、造智体、搭平台”上系统发力。


今年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介绍,经过系统推进,各区努力支持,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体系初步建成。目前,全市中小学AI应用覆盖率达65%,构建起“政策牵引-场景创新-生态协同”发展范式,为首都教育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好不好、赋能教育变革程度深不深关键看我们的教师,要靠教师的数字素养。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数字素养。”吴雅星提到,市级也在积极推动研制《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创新指南》,以期帮助广大老师提升AI教学能力。

“我们期待和支持各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联合企业、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研究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课程,建设具有各自地域特色和学校个性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高阶创新课程体系和各类教学资源,”吴雅星介绍,下一步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将在“建体系、立场景、造智体、搭平台”系统发力,大力实施“创新氛围营造、基座模型部署、系列智能培育、公共能力夯实、素养引擎激活、产业生态赋能”攻坚行动,着力培育全市教育领域共享、共融、共创、共赢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论坛上,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和人工智能班。其中,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由学校与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重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学院等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班将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跨界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班级面向高一年级学生招收,首批计划招生40人。教育集团将外聘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学院专家及头部企业领军人物,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形成“高校导师+企业工程师+校内骨干”三级师资矩阵;同时与合作高校以大学先修课程、名校拔尖创新人才夏令营绿色通道等形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