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家住建水县某小区的岳某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他做梦都没想到,建水县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竟找上了门。他在前不久的官司中败诉,一直拖欠着该付给原告的8000元租车款,还妄想躲避执行。执行干警上门后,岳某只好将执行款全部付给申请执行人王某。

  夜间执行“不打烊”,法官上门“秒”付款。这是云南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及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的缩影……

  专项行动锚定“小标的”背后“大民生”

  “‘小标的’案虽然诉争金额较小,案情较简单,但事关群众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事关群众的幸福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臧庆星说。

  为切实破解“基数大”“财产查控难”等问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锚定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2024年,云南法院5万元以下小标的执行案件在首次执行案件中占比达57.83%,执结小标的案件14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3亿元。

  夜奔追“执” 为群众要回“血汗钱”

  “谢谢执行干警帮我们追回1.4万元血汗钱,让我们能安心过节。”申请执行人沈某激动地说。

  姚安县人民法院受理的原告沈某与被告王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经审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在协议确定的履行义务期限届满后,王某未履行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通过打电话、上门查找等方式,一直未能联系上被执行人王某。正愁着案件如何执行时,执行干警得知了“王某在凌晨入住了泸西县某酒店”的消息。

  正值元宵佳节,执行干警整装前往被执行人入住的酒店。

  看到执行干警站在房间门口,王某还企图逃避履行义务,执行干警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王某见干警动真格了,立马筹款转账,至此,该案得以圆满执结。

  据悉,全省法院通过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在节假日持续开展“夜间执行”“周末攻坚”等专项活动,对平时行踪不定,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重拳出击,通过用足用好拘传、拘留、罚款、搜查、悬赏举报等强制执行和信用惩戒措施,有效对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进行打击震慑。2024年,全省法院累计纳入失信人数6.9万余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线索143条。

  健全“执行+N” 破解被执行人“隐身术”

  在李某等15人与杜某劳务纠纷一案中,杜某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李某等人申请执行后,杜某玩起“隐身术”。

  江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前往杜某居住地进行调查,得知杜某已经搬离。依法通过网络查控、传统调查手段,未发现杜某有财产可供执行,亦未查找到被执行人的下落。最终经走访辖区内的网格员,决定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当地情况和人员的优势,向网格员提出协查请求。

  网格员得知杜某的下落后,及时通报给执行干警。随后执行干警赶至杜某居住地法院,在兄弟法院的配合下,当面告知其劳务合同纠纷已经立案强制执行,不履行执行义务将采取强制拘留措施。在执行干警、社区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批系列案以当事人履行支付义务执行完毕。

  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聚焦执行领域“人难找、车难扣、事难行”等问题,建立健全“执行+N”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人社、住建、基层组织等的协作联动,拓宽查人找物渠道,开展联合信用惩戒,积极借助各执行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和执行协作,打好执行权益兑现“组合拳”。

  “速度+力度”让小标的案执行驶入快车道

  2024年,楚雄州两级法院小标的案件执行到位率达77.47%,排名全省法院第一。西双版纳州两级法院创新对小标的案件实行执行立案快、查询冻结快、结案发款快的“三快”模式,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全省法院首执案件结案用时58.15天,在全国排名第二,执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反映出我省法院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成效明显。

  记者 吴怡 通讯员 李露 邹轩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