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下午,援乌“意愿联盟”峰会在巴黎闭幕。会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提到将派遣一个英法两国组成的团队前往乌克兰,以研究制定未来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模式。此外,马克龙再次提到,会派遣部分成员国的维和部队前往乌克兰的某些战略地点驻扎,以便在达成和平协议时发挥威慑作用。但他也同时提到,这个提议并未在成员国之间达成一致,因此只会从几个国家抽调。
随后,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3月27日到28日访华。此访是巴罗外长就任后首次访华。3月27日上午,法国巴罗外长前往北京语言大学,向师生发表演讲,他强调:我此次访问传达的信息很简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法中双边关系。这一合作将有助于地缘政治稳定、繁荣以及地球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高度。巴罗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欧洲愈发坚定地强调战略自主,相信欧中双方可以继续深化伙伴关系,跨越差异和分歧。
泽连斯基、马克龙(资料图)
同时,德国《世界报》突然发布了一则令人大为吃惊的消息:中方正在和欧盟探讨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可行性。向《世界报》提供消息的欧盟人士认为,中国加入“志愿者联盟”能够增加俄罗斯的接受程度。此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就引发了热烈讨论,要知道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里一贯秉持中立态度,着力于外交调解,并不涉足军事方面。这表明,所谓“中国派兵前往乌克兰维和”的消息,极有可能只是西方媒体的单方面臆想,又或者是某些势力蓄意放出的“试探”。
有外媒记者在记者会上就此事提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有关报道完全不属实,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英国维和部队(资料图)
中方代表在联合国的发言中表示,维和行动必须坚持维和三原则:(一)当事方同意,(二)中立,(三)非自卫或履行授权不使用武力。是联合国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必须始终作为维和行动的指导原则。偏离这些原则的做法,可能带来预料不到的复杂后果,从而背离维和行动的目标。从傅聪大使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中方虽然不抗拒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但前提必须是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同时遵循维和三原则。
欧洲单方面组建所谓“自愿联盟”,既没有征得当事国俄罗斯的同意,也无法满足“中立”原则,打着维和的幌子,却怀着不可告人的小心思。你以为中国的态度会像过去一样模糊不清?别傻了,中方这次明确表态,任何涉及维和的决策,绝不能由单个国家私相授受。欧洲那些媒体的手段无非就是希望利用中国的国际声望,借力打力,为自家出兵找说辞。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操控的棋子。更何况欧洲国家内部对于是否组成“自愿联盟”也是意见不一。
泽连斯基(左 资料图)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的立场,王毅说,中国不是俄乌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起,中方就希望对话协商解决。我们以此为遵循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同时我们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的进程中来。战事发生在欧洲大地,欧洲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危机的根源性问题,找到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