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塑神韵,童心承千年

——天水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东方微笑”泥塑制作体验活动


麦积山石窟的泥塑艺术以独特的"东方微笑"闻名于世。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这一文化遗产的魅力,3月29日,天水市博物馆结合临时展览《微笑千年——天水地区北魏造像艺术展》策划开展了石窟雕像制作——“东方微笑”泥塑体验活动。


从文物到文化,读懂“慈悲含笑”的密码。活动伊始,宣教员带领学员悠然漫步于博物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微笑千年——天水地区北魏佛造像艺术展》之中,此展览分为“微笑千年”“瑞像天成”“丝路交融”“保护与传承”四个单元,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北魏时期天水佛教造像艺术的卓越风姿与深厚文化遗存。宣教员以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的北魏小沙弥造像为范例,通过互动问答形式,生动解读了北魏佛教造像“庄严中见慈悲,静穆中含笑意”的审美特质。当宣教员指出佛像眼睑低垂的弧度与微微上扬的唇角所形成的独特表情体系时,有孩子立刻领悟:“原来一个微笑需要这么多细节共同成就!”


千年技艺的现代回响。在理论讲解环节,宣教员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揭秘了麦积山石窟的建造奥秘:佛陀衣袂的层叠褶皱如何表现风的流动,眉间毫光又如何通过泥塑的凹凸呈现灵性。参与者们惊叹于古代工匠“以泥为纸,以指为笔”的创造力,有人感慨:“这些流畅的衣纹,简直像把丝绸冻在了时间里!”

指尖上的文化传承。实践环节中,宣教员从揉泥醒土的技巧讲起,逐步示范塑形、雕琢、修光的完整流程。青少年们专注地捏制泥坯,对照展板上的造像细节调整作品,有的反复琢磨眉眼间距对表情的影响,有的精心刻画衣纹的转折层次。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断交流心得:“我发现嘴角上扬1毫米,笑容的感染力就完全不同”,“衣纹要像流水般自然”。当一件件稚拙却生动的泥塑小像陆续完成时,北魏造像中那份穿越时空的静谧微笑,在孩子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次活动通过“展览导赏+技艺传承+动手实践”的创新模式,让非遗技艺从展柜走向生活。正如社会服务部刘昱彤所言:“当孩子们亲手触碰泥土时,文化传承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他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未来,天水市博物馆将继续以多元化的社教活动,搭建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情感桥梁。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