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薪传”
原标题:王广艳 将时代元素与传统泥塑相结合
天津日报记者 郭晓莹
王广艳是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以童趣、民俗类为主要题材,例如《唱山歌》《赶大集》《过大年》《连年有余》《福禄寿》《关公》《财神》等。
津艺斋泥塑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北辰区双口镇线河二村,邻近古镇杨柳青,津艺斋泥塑通过工艺实践,成功地将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各种娃娃形象以泥塑的美术形式展示出来,形成津艺斋泥塑的艺术特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津艺斋泥人既有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又有适应新时代的创意作品。津艺斋泥塑每年销售作品超过三万件。王广艳更是将时代元素与传统泥塑相结合,设计制作出很多令人喜爱的泥塑作品。
创意来源于生活
记者:您是如何成为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
王广艳:津艺斋泥塑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津艺斋泥塑的创始人是薛尚氏。薛尚氏自幼喜欢做手工,作为农民,她住在农村,闲暇之余就地取材,经常做一些小泥塑。由于天津有拴娃娃哥的习俗,所以薛尚氏制作的泥塑主要以做娃娃为主。津艺斋泥塑的作品逐渐成为民间小贩争相贩卖的主流作品。后来,薛尚氏把这项技艺传授给了儿子薛金元。作为儿媳,我又师承于薛金元。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实践,通过努力,我对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进行了改良,为泥塑作品添加了现代色彩。
记者:您对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又做了哪些创新?
王广艳: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讲究用土,其传承地北辰区双口镇线河二村以及相邻的津冀村庄土质极其适合泥塑制作,这也是这一技艺诞生于此的因素之一。早期津艺斋捏制的泥塑作品多为单色,通过人物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该技艺传至我这一代时,我在传统的以捏为主的基础上,为津艺斋泥塑加入设计、上色等环节,制作环节更加精益求精,作品的艺术水平有了更大提高。通过对制作技艺的更新以及新型模具的运用,泥塑作品的制作数量比以前大幅度提高,既延续了传统美术的艺术风格,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记者:您在泥塑作品设计制作中是如何与现代潮流相结合的?
王广艳: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我关注当下热门文化和流行元素,将其中的经典角色或场景以泥塑形式呈现出来。在我刚开始创办泥塑作坊的时候,我们的传统题材作品比较多,但销量很一般。为了提升销量,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一些事,我注意到,每到“五一”“十一”这两个假期,有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举办婚礼。我就开始思考,如果我制作一些和结婚题材相关的作品,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于是,我设计制作了近十款与新婚题材相关的泥塑作品,例如“掀盖头”“美满姻缘”“百年好合”“和和美美”等,在上色的时候也选择比较鲜艳、喜庆的红色为主色,更加凸显出对新人婚姻的祝福。新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年轻人和家长们的青睐,着实火了好几年,每到“五一”“十一”前后,我们都会面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经常加班加点地赶货。
沿着这个思路,我又想到了百子题材。于是我设计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百子。有抱着苹果的小女孩,象征着平安如意;有拉着鲤鱼的小男孩,象征着富贵有余;有抱着金元宝的胖小子,象征着人财两旺等。已经上市的产品有十多种,至今这些还都是热销产品。
2023年夏秋之季,我侄子和侄女升入高三,马上面临高考,我的两个嫂子总和我聊孩子高考的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后来,我心里就想着,做几款卡通小孔子送给我的侄子和侄女,图个好彩头。于是,我设计制作了3款卡通小孔子,一头白发,发簪是一支毛笔,这3款孔子拿着牌匾,牌匾上面分别写着“逢考必过”“一举夺魁”“金榜题名”。后来我觉得也许会有更多人喜欢卡通小孔子这个题材,于是就把这个作品开发为泥塑产品,产品上市之后果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每年高考前夕,至少会有几百件的销量。
在目前我的设计作品中,销量最火爆的就是2024年龙年的生肖作品。我们每年都会提前构思制作下一年的生肖作品。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繁荣和力量的象征。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所以我也想多做几种形象的龙,丰富我们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在春节能给喜欢泥塑的消费者多几种选择。针对每年的生肖,一般我们会设计两三种作品,龙年的生肖作品我们设计制作了5种。在2024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把产品投放市场后,发现销量并不怎么好,我还在担心生产制作出来的几百件产品会不会滞销,因为每年的生肖作品都是1月上市,到2月底就没有什么人买了,也不会再生产。但没想到的是,这5种龙年生肖作品上市一个月后,销量一下倍增,订单不断,有订200件的,有订400件的,有的客户说有多少货就要多少货,忙得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制作。龙年的生肖作品,最终销售了3000多件。
市场需要不断开拓
记者:您如何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拓泥塑产品市场呢?
王广艳:在产品开发上,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元素,关注时尚趋势,拓展表现形式,跨领域融合。要实时了解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趋势和流行文化,将时代元素与传统泥塑相结合。借鉴现代简约风格的线条,对传统泥塑造型进行简化和优化,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泥塑的题材、造型、色彩等元素,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文化内涵的部分,比如传统神话人物的服饰、配饰等元素,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
作为产品设计者,我要敏锐地捕捉当下的文化热点,开发潮流产品。例如现在年轻人非常喜欢汉代服饰装扮,我就跟随这一潮流,创作出6款穿着汉服的小女孩泥塑作品,销量挺好,每个月都会有订单。之前我们有一款哪吒泥塑作品,但是销量并不好,今年因为电影《哪吒2》的热映,这款作品开始有商家订货了,我抓住这个时机,又新创作了几款哪吒小泥塑。刚刚把样品完成,就迎来了几个大订单,最近还有两位销售商想垄断这几款商品,都被我们委婉拒绝了。目前,对于哪吒小泥塑的订单,我们还在加班加点地制作中。
记者:在网络新时代,您对市场开拓采取了怎样的新模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王广艳:有几家网上电商从我们这边进货,在网上销售,销量还不错,每年能有十几万元销售额。还有几家直播电商从我们这里进货,但是,目前直播销量还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也在考虑要怎么创新,来吸引直播间的流量和销量。
记者:如何扩大传承津艺斋泥塑技艺?
王广艳:津艺斋泥塑源于天津市北辰区,也发展于天津北辰,是北辰区双口镇线河二村的文化品牌。从薛尚氏创立伊始,在几代传承人的努力之下,津艺斋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已经遍及津冀。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既有线河二村的工作室,还有位于河北省霸州的加工基地。我教出了很多的徒弟,仅在本村的加工基地,便有村民数十人掌握从打泥、捏制到上色的技艺。
津艺斋泥塑的作品销售渠道,近到天津古文化街、鼓楼、杨柳青古镇,远及北京市、河北省等地。同时,津艺斋泥塑以其稳定的加工制作水准,也成为一些知名泥塑品牌的合作单位,津艺斋传统美术的技艺深得行业内的认可。
每周我还会去校园里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津艺斋泥塑的制作技艺,让青少年从小就对非遗技艺有所了解。
记者:为津艺斋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津艺斋推出了哪些计划?
王广艳:津艺斋泥塑制作技法是一项具有一百多年传承历史的民间传统美术制作技艺,今后,津艺斋将在资料整理建档、技艺技能完善提高、影像资料保存记录等方面下功夫,完善该项目的系统性存档和宣传工作。
目前,津艺斋泥塑推出了以下保护措施和保护计划:2024年,津艺斋泥塑通过与红色旅游乡村的联合,在北辰区双口镇中河头村建立一个非遗体验工坊,让各地游客与非遗技艺能够进行“亲密接触”,让津艺斋深入人心。2025年,我们将举办津艺斋泥塑研讨会,邀请民俗专家和业内精英把脉津艺斋,诊视津艺斋历年来的作品和工艺,聆听协作单位的反馈声音,帮助津艺斋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建立档案。2026年,津艺斋泥塑将举办“王广艳泥塑作品展”,通过展览宣传津艺斋,推介津艺斋,总结津艺斋,发展津艺斋。未来,我们计划编辑整理津艺斋历年来作品图样,出版津艺斋作品图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津艺斋泥塑还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以视频的方式展现津艺斋泥塑制作的过程和传统美术的魅力。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