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晋青

今年3月21日,我们迎来了地球首个“世界冰川日”;4月1日则是《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的日子。这两个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提醒我们在关注冰川变化的同时,也无法忽视冰川消融对中国母亲河——黄河的深刻影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这里的气候变化不再只是科研报告里的数据,而是冰川的退缩、河流的变化、牧民生活的改变。过去60年间,三江源地区年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3℃,黄河源头更高,达到0.40℃[1]。降水也在增加,整个区域呈现“暖湿化”趋势。


黄河源头阿尼玛卿雪山正在融化的冰川

图源: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气温上升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冰川的加速退缩,而冰川又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蓄水池”。一旦这个天然水库崩塌,汛期时水太猛,枯水期却更旱,对农业灌溉、生态系统、居民用水都将构成巨大压力。

短期内,冰川融水的增加可能带来径流上涨。但这只是“透支”未来。当冰储量逐渐消耗殆尽,干季时的水源稳定性将遭到削弱。

这对下游农业是直接打击。黄河灌区横跨山东、河南、陕西,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对引黄供水高度依赖。一旦源头供水减少,灌溉吃紧,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


图源:和悦自然

生态系统也亮起红灯。据《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报告(2022)》显示,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在近20年减少近30%[2]。上游来水减少、季节性波动增强,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盐碱化等问题集中暴露。

水资源调度压力随之增大。黄河水量有限,一旦源头蓄水能力下降,将进一步加剧上下游之间的调水矛盾,干扰城市、工业与生态用水的统筹分配。

对沿河百姓来说,冰川退缩不是遥远的“气候话题”,而是关乎饮水是否安全、干旱是否频发、洪水是否突发的日常现实

过去几十年,黄河源区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湖泊干涸、草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正加速发生。

根据研究,约17.2%的冰川已消失[3]。但冰川退缩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变化还包括多年冻土的持续退化。三江源多年冻土面积不断缩减,生态系统从陆地向水生转变,区域碳循环也随之改变[4]。


黄河源流域的草山

图源: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冻土退化削弱了源区水源的调蓄能力,进一步放大了径流的季节性波动。这些变化共同塑造出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脆弱的水文格局。

冰川消融,是一面照出全球变暖真相的镜子,但镜子不能止于反射,必须转向行动。

首当其冲的必须是对于气候变化的立即警醒,以及对化石能源消耗的大力控制。

黄河流域是是中国的能源腹地: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贡献了全国近70%的煤炭产量[5]。从源头到下游,煤矿、油田、气田一路铺开,构成了一条高耗水、高排放的产业链。


山西大同的运煤专列

图源: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

开采、洗选、运输、发电,环节环环消耗大量水资源。以煤炭为例,每吨洗选平均耗水约2.5吨。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年耗水超过20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工业用水的17%[6][7]。

同时,这些区域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重地”。2020年,全国单位GDP碳排强度为0.57吨CO₂e/千元GDP,而山西、内蒙古、宁夏分别为0.874、0.782、0.771吨,均高出全国平均值30%以上[8]。

如果能源模式不转,黄河就难喘气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以流域为单位的系统立法,提出“全流域统筹、一盘棋推进”,从水资源调度、生态修复到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实现全链条管理。

冰川在退,黄河仍在流。气候变化是现实,法律与行动是回应。我们期待更多声音、更广力量汇入这条古老却依然奔流的河。

数据来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国家气候中心,《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监测数据》,2022

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报告(2022)》

https://www.mee.gov.cn/xxgk/hjyw/202305/t20230506_1029130.shtml

Earth-Science Reviews,《过去几十年中国冰川的变化: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2825222000101?dgcid=coauthor

《地理科学进展》,《三江源多年冻土退化的生态影响研究》,2024年第7期

https://www.dqxxkx.cn/CN/10.12082/dqxxkx.2019.190095

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年鉴》,2022

https://www.jianpincn.com/skwx_jp/BookDetail.aspx?ID=274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节水技术指南》,2019

https://www.engineering.org.cn/sscae/CN/10.15302/J-SSCAE-2022.01.012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资源公报》,2021

https://www.jianpincn.com/skwx_jp/BookDetail.aspx?ID=2743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年度分析报告》,2021

https://www.jianpincn.com/skwx_jp/BookDetail.aspx?ID=274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