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315才刚刚过去,就又有商家出来顶风作案,并且还直接作假到了人民日报的头上。
人民日报记者买了12种预包装牛羊肉,其中有七种都富含添加剂。
消费者反映,人民日报记者出击
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有消费者留言,称自己在电商平台上买的原切肥牛卷看起来有些问题。
收货之后发现并不像原切牛肉,再放进锅里煮的时候还会出现不少白色浮沫。
不少消费者怀疑自己买到的所谓原切羊肉其实就是调理肉,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检测。
受到消费者的质疑之后,人民日报的记者马上展开行动,开始对市面上原切牛羊肉进行检测。
人民日报记者在线上平台购买了五种预包装牛羊肉,线下平台买了七种。
这12种牛羊肉在包装上各不相同,有的包装上写有原切字样,有些包装上只写了肉的品类。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标注是原切肉,也并没有在包装上标注“调理肉”。
如果进一步查看配料表就会发现,大部分包装上只写有牛羊肉这几个字,有的配料上则会加上水、沙葱等佐料。
总之在这些预包装牛羊肉的包装上完全看不到食品添加剂的身影。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民日报记者将这12种预包装的牛羊肉送到送到了上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半个月过去之后检测结果出炉,这12份检测报告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结果显示,这12种预包装牛羊肉中,有7种检测出了食品添加剂。
这其中不全是在线上平台购买的,还有一些是记者在线下超市购买的,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盒马鲜生。
在这几种肉中检测出的添加剂主要有几种:焦磷酸盐、焦磷酸钠、三聚磷酸盐等磷酸盐类。
根据相关规定,原切肉是属于新鲜肉的范畴,是不允许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
如果是调理肉的话,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添加剂不能每千克中不能超过5克。
但这7种含有添加剂牛肉中的2个品牌中,磷酸盐添加剂的含量均已超标。
记者在去询问客服相关事宜时,几乎没有得到正面回答,个个都敷衍了事,想用钱来打发消费者。
调理肉和原切肉的区别
原切肉和调理肉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原切肉顾名思义就是切下来的整块肉,就不再添加任何添加剂,尽可能地保证肉类的新鲜口感和外观。
在牲畜身上进行切割之后就直接进行包装,通过冷链保存之后销往各家各户。
而调理肉就恰恰相反,进行物理切割之后进行一系列的程序。
初加工之还会在这些肉中添加各种辅料以此来进行保水和保鲜,这些程序都会加入添加剂。
除了能够在配料表中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否为调理肉,还可以从外观上区分。
和原切肉相比,调理肉在外观上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如果真的怀疑可以从到专业机构去检测。
一些不良商家揣测消费者的心理,认为很多人都不懂行,便开始用调理肉来冒充原切肉。
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过度添加添加剂很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很多人好奇,被检测出来的磷酸盐类添加剂到底是食物本身存在的,还是人为添加的?
对此专家表示,肉类本身并不会有添加剂,即使变质也不会产生这类物质。
肉类变质之后,肉表面的颜色会开始变身,然后逐渐发粘,随后会有异味产生。
显而易见,这些肉在被检测出含有磷酸盐类,很明显就是人为添加的。
即使是进口的牛羊肉,一般也不会含有此类添加剂,因为在过海关时就会进行检测。
部分商家明明用了添加剂,却不在产品包装上写任何标注,已经违反了食品安全法。
至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厂商,需要首先负责任,这些产品存在以次充好的嫌疑。
并且由于这些不良商家的奇葩操作,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
这些产品中还有的添加剂已经处于超标状态,大量食用的话会缺钙或者是得结石等。
明星直播间涉嫌卖假“原切肉”
近日,沈先生在乡村爱情赵玉田扮演者吴云飞的直播间,花近600元买了6单羊肉卷。
吴云飞在直播间宣传的时候是以“原切肉”作为噱头,但沈先生在拿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现里面含有添加剂。
于是沈先生便对吴云飞进行了举报,吴云飞个人账号橱窗中的商品均已下架。
沈先生称,商品在拿到手之后发现配料表中只有牛羊肉,但在吃了之后发现口感有些不对劲。
紧接着,沈先生将自己购买的商品送去检测,果然检测出了磷酸盐类的添加剂。
也就是说吴云飞售卖的根本不是所谓的原切肉,而是加了添加剂的合成肉。
但吴云飞之前在直播间中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卖的就是鲜羊肉卷,和外面卖的拼接羊肉卷的品质完全不一样。
吴云飞在被举报之后也放出了一张检测报告,马上被沈先生质疑实在混淆视线。
自己举报的是牛羊肉中的添加剂,但是吴云飞放出来的确实菌落总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沈先生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称,自己在质疑过这些牛羊肉的新鲜度之后,有自称厂家的工作人员联系他删视频,并承诺给沈先生一定报酬。
明星网红售卖假原切牛羊肉事件已经不是一起,之前有着600万粉丝的网红李维港就被爆出卖假货,他还向消费者道了歉。
没想到这样的行为依然没有被杜绝,仍有这么多的人选择顶风作案,实在是有愧于心。
结语
不少消费者之所以认准原切肉这个标签,就是看中了它的新鲜,在这上民造假实在是有些过分。
希望这样的现场之后能够完全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