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给人民日报的后台留言,说自己在电商平台网购的多款预包装写着“原切肉”的羊肉和牛肉在买回来以后,发现煮熟后吃起来感觉味道不太对,但问过电商平台的客服人员回应是正常情况,没有任何问题,但网友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希望人民日报的记者可以跟进一下。
带着网友的求助,人民日报有记者分别在几个不同的电商平台,下单购买了不同公司不同品牌的羊肉和牛肉。到手以后,发现这些预包装的羊肉和牛肉在包装上基本没有统计的标识,有的写着原切肉,就是刚切下来就真空包装的新鲜肉,有的就简单地写着羊肉,牛肉。的确如网友所说,单单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
为了验证这些网购的预包装的羊肉和牛肉到底有没有问题,于是记者把这12种不同的预包装肉送到了上海权威的检测机构做检测,经过半个月的时间,12份详细的检测报告送到了记者的手上。经过详细的对比分析,在12种预包装肉里面竟然有7种含有食品添加剂,还有两种含有其他化学物质超标。而按照相关的规定,只要是原切肉都不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很明显只有5种达标。但大家也可以看到里面的比例简直高的有点离谱了啊。
据报道,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为焦磷酸盐和焦磷酸钠,这两种物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害,长期食用会导致出问题,而商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这些不确定是不是原切的羊肉和牛肉,看起来色彩更新鲜,但实际上未必是新鲜肉。这样的实测结果,让人民日报的记者有有点吃惊啊!于是,就这个问题,记者询问了多家不同电商平台的客服,反馈商家提供的原切预包装肉存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违反了相关的食品安全规定。但得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反馈。
电商A:表示会加强平台的监管力度,已经把情况反馈给商家。
电商B:要求记者提供完全的权威的检测报告,才能进一步处理,否则有点难。
电商C:如果觉得有问题的话,可以联系商家进行退款处理。
由此可见,电商平台对于这些进驻的商家的产品在针对预包装肉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其实并不严格,但这些被检测出来的羊肉和牛肉却敢标注着自己的是原切肉,但12款里面有7款都是有问题,这足以证明了其他没有被买回来做检测,也很大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啊!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啊。尽管此前我们媒体报道,有统计指出,我们在2024年的食品安全的合格率超过99%以上,但同样每年的3.15也暴露出来了不少的食品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一个特点,都是通过媒体调查去曝光出来的啊!合格率高固然是好事,但检测的范围应该要更广,数量更多才行,也应该应检尽检,毕竟抽检实际上就处于比较被动了啊。对此。大家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