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伢大富谈留学
最近刷小红书,发现很多家长在吐槽新加坡的公立学校,特别是通过AEIS考试进入的学校。
有的家长觉得,费尽心思考过AEIS,结果孩子被分配到排名靠后的“菜小”,简直失望透顶。
还有的家长感慨,在国内能进顶尖学校,结果到了新加坡,学校连个像样的大操场都没有,感觉亏大了。
看到这些讨论,我真的忍不住笑出声。我们习惯用“值不值得”来衡量一件事情,认为付出的努力一定要换来对等甚至超额的回报才叫“值得”。
但现实是,同样一条路,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AEIS后进入公立“菜小”这条路,确实有家庭觉得“值爆了”,也有家庭觉得“后悔死了”。
那么,这条路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孩子?公立“菜小”到底有哪些优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菜小 ≠ 不好学校
不可否认,AEIS考试后,政府分配的学校确实不会是本地所谓的“名校”,甚至可能是“民间排名倒数”的小学。
但是,家长真的不用特别介意是不是“名校”。
新加坡教育部一直在强调**“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政府也在努力缩小邻里学校和名校的差距,比如:
校长每5年轮换,避免某些学校一直强势。
老师轮岗制度,让优秀师资均衡分布。
取消名校的GEP班级,鼓励所有学校发展自身特色。
那么,为什么名校和邻里学校的成绩差距依然存在?其实,家长才是决定因素。
新加坡的本地家庭,重视教育的家长会为了孩子读名校搬家、做义工,全方位助力孩子的学习。
而佛系家长就随便选个学校,学习上不怎么管,结果自然是名校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但学校本身对成绩的影响有多大?这个真的不好说。
2. 在菜小更容易“鹤立鸡群”
公立菜小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就是给优秀的孩子更多资源和机会。
我们留学机构的经验来看,中国孩子进入菜小后,成绩普遍都很拔尖。老师自然会格外关注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愿意给他们更多成长机会。
比如,我有个客户的孩子考入了公立小学,数学老师发现她很有天赋,推荐她参加学校的奥数提高班,甚至安排她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虽然她是外国人,学校还特意帮她搭配了本地队友,方便她参赛。
后来,她又被推荐参加华文大比拼,为她之后通过南洋女中的双语DSA(Direct School Admission,直通车计划)打下基础。
还有一个学生擅长羽毛球,入学后老师立刻发现她的天赋,专门请教练评估后安排进校队训练。
再比如,有个学生被分配到了Queenstown的一所邻里中学,连高级华文课程都没有,他只能跑去另一所学校上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考上了华中JC(华侨中学初级学院)。而且,他是这所中学多年来第一个考上顶级JC的学生。
所以,在哪里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本身的目标感和努力才是关键。
3. 读菜小的隐藏福利:身份
这点特别适合有移民需求的家庭。
新加坡公立学校的学生,如果参加过4种国考(例如PSLE和O-Level),就有机会申请新加坡绿卡(PR)。
相比国际学校的学生,公立学校的孩子申请PR的成功率要高很多。
拿到PR后,未来择校、就业、买房等方面都会享受本地人的待遇,这对于计划长期在新加坡发展的家庭来说,绝对是个巨大优势。
4. 新加坡升学公平,实力说话
新加坡是一个超级公平的国家,所有升学都是分数说话,没有“关系户”可以走后门。
比如PSLE考试,录取规则是这样的:
同样分数下,新加坡公民优先。
但如果外国人考分更高,那一定是高分者优先。
简单来说,分数够高,外国人一样能上好学校。
5. 新加坡公立学校适合哪些孩子?
l适应国内公立体系的学生国内公立学校的孩子来新加坡后适应非常快,学习风格类似,但学习压力小很多。
l有身份规划的家庭未来想要申请PR、留在新加坡发展的家庭,公立学校是最优选。
l目标是新加坡公立大学或Poly的学生通过政府学校进入NUS、NTU等名校的机会,要比国际学校大很多。
结语
选择公立“菜小”到底值不值得,关键在于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在名校光环下读书,那新加坡公立体系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期发展优势、甚至拿到新加坡身份,那么公立“菜小”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家长们,不要被“排名”吓到了,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努力。
与其纠结是不是名校,不如思考,孩子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所以,你还会纠结“菜小”这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