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5年1-2025年2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此处输入文章的作者单位)等,内容涵盖溶酶体参与巨噬细胞调整的炎症反应、吗啡成瘾介导体重减轻的机制、慢性应激抑制诱发抑郁症的机制、肠道菌群失调诱导慢性压力相关异常行为机制(此处使用概括性短语精炼文章内容)等方面(#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5.01.02-02.01)之上

1

1.Yanhong Xing#,Meng-meng Wang#,Feifei Zhang#,Tianli Xin#,Xinyan Wang,Rong Chen,Zhongheng Sui,Yawei Dong,Dongxue Xu,Xingyu Qian,Qixia Lu,Qingqing Li,Weijie Cai,Meiqin Hu,Yuqing Wang,Jun-li Cao*,Derong Cui*,Jiansong Qi*,Wuyang Wang*. Lysosomes finely control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function via regulating the release of lysosomal Fe2+ through TRPML1 channel. Nat Commun, 2025 Jan 24. PMID:39856099

【题目】

溶酶体通过TRPML1通道调节溶酶体Fe2+的释放,精细地控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功能

【通讯作者】

曹君利,Wuyang Wang 江苏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NMPA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崔德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Jiansong Qi 细胞自噬与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作者】

Yanhong Xing,Feifei Zhang,Tianli Xin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NMPA麻醉精神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Meng-meng Wang,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耳鼻咽颈外科

【摘要】

溶酶体最为人熟知的作用是通过自噬参与炎症反应以清除炎症小体。本文揭示了溶酶体一个未被认知的新功能,即通过调控溶酶体Fe²⁺-脯氨酰羟化酶(PHDs)-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B)转录通路,精细调控巨噬细胞的炎症功能,这为溶酶体与炎症反应之间建立了直接关联。研究发现,溶酶体阳离子通道TRPML1在炎症刺激下通过活化ROS升高而被激活,进而抑制IL-1B的转录,从而限制巨噬细胞中过度产生IL-1β。机制上,TRPML1激活抑制IL-1B转录的作用源于其对溶酶体Fe²⁺的释放的调控,这会进一步激活PHDs。激活的PHDs进而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最终导致IL-1B转录的抑制。更重要的是,TRPML1在体内的激活可显著改善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多种临床症状,表明TRPML1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

2.Huiming Li#,Sa Wang#,Dan Wang#,Jiannan LiGe SongYongxin GuoLu YinTingting TongHaopeng Zhang*,Hailong Dong* Dopamine Drives Feedforward Inhibition to Orexin Feeding System, Mediating Weight Loss Induced by Morphine Addiction,Adv Sci,2025 Jan 21,PMID: 39836540

【题目】

多巴胺驱动前馈抑制至食欲素进食系统,介导吗啡成瘾引起的体重减轻

【通讯作者】

张昊鹏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

董海龙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重建与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牙科材料与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学系

【第一作者】

Huiming Li,Sa Wang,Dan Wang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

【摘要】

阿片类药物成瘾引起的进食行为改变显著加剧了阿片类药物危机。研究显示,奖励系统的激活会引发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患者的暴食行为,而长期阿片类药物暴露则会导致体重下降。阐明这些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对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问题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吗啡成瘾过程中由于进食行为改变所导致的体重下降需要腹侧被盖区多巴胺(DA)系统的激活,该系统通过抑制食欲素进食中枢发挥作用。具体而言,DA通过LHA内GABA神经元介导的前馈抑制机制,经D1受体(D1R)和T型Ca²⁺通道对LHA食欲素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采用D1R拮抗剂SCH23390或化学遗传学沉默LHA中GABA能神经元均可逆转吗啡成瘾导致的体重减轻和摄食减少。这些发现系统阐明了吗啡成瘾相关进食行为改变及体重下降的神经调控机制。

3

3. Xuehui Wang1#, Hao Wei1#, Zhe Hu1#, Jie Jiang#,Xinyan Dong,Jinpiao Zhu,Haiyan Chen,Nils Brose,Noa Lipstein,Tonghui Xu,Steven A Connor*, Daqing Ma*, Yicheng Xie*,Chronic stress induces depression through MDGA1-Neuroligin2 mediated suppression of inhibitory synapses in the lateral habenula,Theranostics,2025 Jan 2,PMID:39897557

【题目】

慢性应激通过MDGA1-Nlgn2介导的外侧缰核抑制性突触抑制诱发抑郁症

【通讯作者】

Steven A Connor 约克大学生物系

马大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围手术期与系统医学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麻醉科、疼痛医学与重症监护科,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

谢诒诚 儿童医院麻醉科围手术期及系统医学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儿童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Xuehui Wang,Hao Wei,Zhe Hu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围手术期与系统医学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背景: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LHb)的过度活跃被认为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但此过程中抑制性突触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MDGA1和神经连接蛋白2(Neuroligin2,Nlgn2)作为抑制性突触的调控因子,它们在LHb中选择性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DGA1-Nlgn2相互作用是否通过调节抑制性突触,参与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ed Stress,CRS)诱导的抑郁症发生。

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的Cre重组酶表达,构建LHb区域条件性敲除/恢复MDGA1或敲入无法结合MDGA1的Nlgn2变异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分别采用电生理学记录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突触功能和密度。通过急性束缚应激(Acute Restrained Stress,ARS)模型和外侧下丘脑(Lateral Hypothalamus,LH)的化学遗传学激活刺激LHb神经元。CRS处理后进行抑郁相关行为学测试。

结果:MDGA1与Nlgn2在LHb中特异性结合,且CRS后两者结合增强。全身性敲除MDGA1可增加LHb抑制性突触传递及GABA能突触密度,而成年期重新表达MDGA1可逆转上述效应。引入无法结合MDGA1的Nlgn2变异体同样能增强LHb抑制性突触传递并增加GABA能突触密度。MDGA1全身性敲除或引入Nlgn2变异体均能缓解ARS和LH激活诱导的LHb神经元过度兴奋。成年期特异性敲除LHb的MDGA1可增强抑制性突触强度,显著抵抗CR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其效果与引入Nlgn2变异体相似。

讨论:本研究表明,MDGA1介导的对Nlgn2的抑制作用通过限制LHb内GABA能突触形成促进抑郁症发生。靶向位于外侧缰核GABA能突触的MDGA1/Nlgn2复合物,或可有效缓解重度抑郁症的核心行为症状。

4

4.Qing W#, Chen H, Ma X, Chen J, Le Y, Chen H, Tong J, Duan K, Ma D, Ouyang W*, Tong J*. Gut dysbiosis-induced vitamin B6 metabolic disorder contributes to chronic stress-related abnormal behaviors in a cortisol-independent manner. Gut Microbes Epub, 2025 Jan 7. PMID: 39773070

【题目】

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的维生素B6代谢紊乱以皮质醇非依赖性方式导致慢性压力相关异常行为

【通讯作者】

欧阳文/童建斌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湖南省脑稳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

【第一作者】

卿文祥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湖南省脑稳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

【摘要】

慢性压力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心理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大脑衰老加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慢性压力个体的压力相关脑部疾病中发挥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压力脑部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关键因素仍不清楚,尤其是在非无菌条件下。本文使用反复约束压力(RRS)大鼠模型,表明不同RRS阶段的盲肠内容物顺序移植到正常大鼠体内能够重现RRS引发的核心表型,包括异常行为、外周血皮质酮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增加,以及独特的肠道微生物表型。这些核心表型的发展通过益生菌补充得到有效抑制。RRS引发的独特肠道微生物表型在属水平上与20种血浆代谢物(包括维生素B6代谢物4-吡哆酸和4-吡哆胺)的水平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在RRS期间补充维生素B6缓解了体重下降、异常行为、外周炎症和神经炎症,但未影响慢性压力大鼠的外周皮质酮水平。通过敲除半胱天冬酶11或使用半胱天冬酶1抑制剂抑制炎症信号,可消除RRS引起的异常行为、外周炎症和神经炎症,但未降低小鼠外周皮质酮水平。本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维生素B6代谢紊乱是一种新的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制,涉及慢性压力相关脑部疾病。益生菌和维生素B6补充剂有潜力作为防治慢性压力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

5

5.Cao P#, Liu Y, Ni Z, Zhang M, Wei HR, Liu A, Guo JR, Yang Y, Xu Z, Guo Y, Zhang Z*, Tao W*, Wang L*. Rescue-like behavior in a bystander mouse toward anesthetized conspecifics promotes arousal via a tongue-brain connection. Sci Adv. 2025 Jan 22. PMID: 39841840.

【题目】

小鼠救援样行为通过舌—脑神经连接促进麻醉唤醒的机制

【通讯作者】

张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微尺度物理科学国家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陶文娟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王立奎 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第一作者】

曹鹏,Ying Liu1, Ziyun Ni1, Mingjun Zha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微尺度物理科学国家实验室;

【摘要】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性物种有利,但通过何种神经机制使得他人能从中受益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旁观者小鼠对麻醉的同笼小鼠表现出类似救援的行为(舌头拖拽),并发现这种舌头拖拽通过一条直接的舌脑回路促进麻醉中的小鼠觉醒。我们发现,从舌头→中脑三叉神经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MTNGlu)→蓝斑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的直接回路驱动了接受旁观者救援行为的小鼠的快速觉醒。抑制此回路会消除救援行为引起的快速觉醒效应。此外,我们揭示了在丘脑旁室核(PVTGlu)中向伏隔核壳核(NAcSh)投射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介导此救援行为。这些结果揭示舌脑连接是救援行为引起的快速觉醒效应的基础,并为这种特定形式亲社会行为的神经回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6

6.Wu Q#, Zhang D, Dai S, Liu F, Zhang W, Shen T. Desflurane attenuates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modulating ITGB1/CD9 and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Redox Biol. 2025 Jan 3. PMID: 39854938.

【题目】

地氟醚通过调节 ITGB1/CD9 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Tu Shen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

【第一作者】

Qiaoling Wu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

【摘要】

目标: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管状上皮细胞(TEC)损伤。本研究探讨地氟烷(DFE)在肾脏I/R中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调节ITGB1/CD9信号通路并减轻氧化损伤。

方法: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转录组分析确定ITGB1是肾脏I/R过程中作为TEC的关键调控基因。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TUNEL检测等体外实验,评估DFE对ITGB1/CD9表达的影响。采用小鼠肾脏I/R模型评估DFE治疗下的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标志物。

结果:DFE降低ITGB1和CD9的表达,导致TEC凋亡减少并促进细胞增殖。DFE处理的小鼠表现出改善的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降低。此外,DFE减轻氧化应激,表现在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

结论:DFE通过调节ITGB1/CD9轴并减少氧化应激,保护肾脏免受I/R损伤,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可用于减轻肾脏损伤。

7

7.Pawinee Pangthipampai, Palanan Siriwanarangsun, Jatuporn Pakpirom, Ranjith Kumar Sivakumar, Manoj Kumar Karmakar*. Intertransverse process block (ITPB) at the retro-superior costotransverse ligament (retro-SCTL) space: Evalua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spread using MRI and sensory blockade in healthy volunteers.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2025 Feb. PMID: 39700657

【题目】

后上肋横韧带(retro-SCTL)间隙的横突间阻滞(ITPB):使用MRI和感觉阻滞评估健康志愿者的局麻药扩散情况

【通讯作者】

Manoj Kumar Karmakar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威尔斯亲王医院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

【第一作者】

Pawinee Pangthipampai 泰国曼谷 玛希隆大学西里拉吉医院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本研究通过MRI和感觉阻滞,评估了在后上肋横突韧带(retro-SCTL)间隙内侧行横突间阻滞(ITPB)(即内侧retro-SCTL间隙阻滞)后,局麻药的扩散情况。

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在T4-T5水平接受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内侧retro-SCTL间隙阻滞,注射剂为10 mL 0.5 %布比卡因和0.5 mL钆造影剂的混合液。注射后15 min,受试者接受了高分辨率、脂肪抑制的T1加权颈椎胸椎MRI扫描。在阻滞后的15 min、60 min,以及随后每小时进行一次评估,持续5 h,通过寒冷感觉的丧失评估感觉阻滞。

结果:MRI显示,局麻药在所有受试者的肋间和椎旁间隙、椎体前外侧(交感神经链)、肋横突间隙、神经孔和硬膜外间隙中的扩散一致(扩散率为100%)。然而,同侧胸壁的感觉阻滞情况各不相同。在前胸壁(中位数[IQR],3.5[2-5]vs0[0-1.25],P<0.001)和后胸壁(中位数[IQR],6[3-7]vs2[1-3],P<0.001),发生感觉迟钝比完全麻醉更常见。此外,与前胸壁相比,后胸壁的麻醉皮区数量更多(中位数[IQR],2[1-3]vs0[0-1.25],P=0.01)。此外,有3名志愿者(30%)的对侧皮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麻药的扩散与同侧胸壁感觉迟钝(r=0.53,P=0.11)或完全麻醉(r=0.09,P=0.78)的皮区数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结论:在T4-T5水平,使用10.5 mL局麻药进行单次注射的内侧retro-SCTL间隙阻滞,能够持续扩散至同侧肋间、椎旁间隙、交感神经链、肋横突间隙、神经孔和硬膜外间隙,但产生的同侧感觉阻滞不一致,且后胸壁的感觉阻滞范围比前胸壁更宽。

8

8.Rong Luo#, Haibei Liu#, Xiaoya Duan , Xiaojun Hu, Xuehan Li,Yunxia Zuo*. Intraoperative dexmedetomidine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ediatric noncardia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25 Feb. PMID: 39668054

【题目】

儿科非心脏手术术中右美托咪定的使用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一项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通讯作者】

左云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Rong Luo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麻醉与危重医学实验室

Haibei Liu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儿科急性肾损伤(AKI)很常见,且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有关。我们研究了在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儿科患者中,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一种可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是否与术后AKI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儿科患者。根据受试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以最小化潜在的偏倚。主要终点为术后7天内的AKI。次要终点包括ICU入住率、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研究的暴露因素是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剂量或持续时间不限。进一步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匹配队列中残余的术中不平衡因素。

结果: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我们确定了4091名儿科患者中有1858名在术中输注了右美托咪定。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与术后AKI发生风险降低(1.4% vs 3.2%;OR 0.43,95%CI 0.27-0.66;P<0.001)、术后入住ICU风险降低(OR 0.35,95%CI 0.30-0.42;P<0.001)和住院时间缩短(7 [5-10] vs 9 [6-13] 天;P<0.001)均相关。配对组之间的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院内死亡率的发生风险相似。

结论:这项单中心儿科非心脏手术队列的回顾性分析表明,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与术后7天内AKI发生率降低相关。

9

9.Xiao Ran#, Tingting Xu#, Jieqiong Liu, Shaobing Yang, Fang Luo, Rongxue Wu, Juan Tan,Hang Ruan*, Qin Zhang*. Ulinastatin treatment mitigates glycocalyx degrada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lower postoperative delirium risk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Crit Care, 2025 Jan 29. PMID: 39881341

【题目】

乌司他丁治疗可减少糖萼降解,并降低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谵妄风险: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通讯作者】

Qin Zha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Hang Ruan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

【第一作者】

冉晓,Tingting X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

【摘要】

背景:乌司他丁(UTI)被公认具有抗炎特性,对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具有潜在益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使用UTI与心脏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对6522名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的回顾性队列进行分析,评估UTI治疗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随后对241名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和一项体外研究,以探讨UTI在预防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糖萼降解中的潜在作用。

结果:回顾性队列研究中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使用UTI与心脏手术患者POD风险显著降低相关,这一发现通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得到证实。随后的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进一步支持这些发现(校正OR=0.392,95% CI:0.157-0.977,P = 0.044)。此外,体外研究表明,UTI可减少糖萼降解。

结论:UTI给药可减少糖萼降解,可能降低心脏手术患者发生POD的风险,为未来预防POD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10

10. Yunfeng Mao#, Mingjun Zhang#, Xiaoqi Peng#, Yi Liu#, Yehao Liu, Qianhui Xia, Bin Luo, Lin Chen, Zhi Zhang*, Yuanyin Wang*, and Haitao Wang*. Cross-modal cortical circuit for sound sensitivity in neuropathic pain. Curr Biol, 2025 Jan 27. PMID: 39889698

【题目】

神经病理性疼痛声音敏感性的跨模态皮层回路机制

【通讯作者】

张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疾病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王海涛 口腔疾病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unfeng Mao, Mingjun Zha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Xiaoqi Peng 口腔疾病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Yi Liu 中科院强磁场与离子束物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听觉过敏(对声音的过度敏感)在人类中常伴随慢性疼痛出现,提示大脑中不同感觉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然而,这种共病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测量声音诱发瞳孔扩张和听觉刺激后舔水反应时间的行为学测试,我们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表现出类似听觉过敏的行为。通过病毒示踪、光纤光度测量和多电极记录技术,我们发现后肢保留性神经损伤后,初级体感皮层(S1HLGlu)到听觉皮层(ACx)的谷氨酸能投射参与了放大声音诱发的神经元活动。化学遗传或光遗传学操控和电生理记录证实,S1HLGlu→ACx通路对于这种对声音的反应增强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激活该通路会增强ACx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并诱发类似听觉过敏的行为,而化学遗传抑制则逆转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的这些表现。这些发现阐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ACx中枢增益增加的机制,从而增进了我们对跨模态感觉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并为临床治疗疼痛相关的听觉过敏提供了潜在可干预的回路通路靶点。

11

11. Ying-Jiao Sun#, Qiong-Yu Zhang, Fei Liu, Lei Chen, Jian-Feng Wang*.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Cibotium barometz attenuate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Molecular chemical structure and role of phenylalanine.Int J Biol Macromol, 2025 Jan 14. PMID: 39818377

【题目】

从金毛狗脊中分离的多糖可缓解慢性炎症性疼痛:分子化学结构和苯丙氨酸的作用

【通讯作者】

王建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疼痛科;

【第一作者】

Ying-Jiao Sun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疼痛科;

【摘要】

本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尝试,旨在研究金毛狗脊多糖(PCB)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我们的研究采用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结合全面的多元数据统计方法,识别出急性炎症相关的特征性代谢谱。我们的研究发现,几种潜在的代谢物显著参与了多种关键代谢途径。这些途径包括:甘油磷脂代谢,其在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它们是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氨基酸;苯丙氨酸代谢,其对神经递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它们对包括神经传递和能量产生在内的多种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在血清和脊髓样本中观察到的代谢改变为深入了解与炎症过程相关的生化变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也提示PCB具有潜在治疗作用。该研究的结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急性炎症期间代谢紊乱的理解,也为阐明PCB抗炎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12. Yue Hu#, Yifan Feng#, Huoqing Luo#, Xiao-Na Zhu, Siyu Chen, Kexin Yang, Ziqing Deng, Mengqiang Luo, Wenjie Du, Qi Wang, Shubai Wang, Kai Wei, Ji Hu*, Yingwei Wang*.Dissociation-related behaviors in mice emerge from the inhibition of retrosplenial cortex parvalbumin interneurons.Cell Rep, 2025 Jan 28. PMID: 39708317

【题目】

抑制压后皮层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导致小鼠解离相关行为

【通讯作者】

王英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胡霁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一作者】

胡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封一帆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罗火青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解离的特征是意识和知觉的改变,是多种精神障碍的基础,但其涉及的具体神经元亚型仍不明确。在小鼠中,我们发现诱导解离剂量的氯胺酮显著抑制压后皮层(RSC)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PV-Ins),从而增强δ振荡(1-3 Hz)和δ-γ相位-振幅耦合(δ-γ PAC),并诱导解离样行为。通过光遗传学抑制RSC PV-Ins,可在不使用氯胺酮的情况下触发δ振荡、δ-γ PAC和特定解离样行为。此外,激活RSC PV-INs或敲低RSC PV-INs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1和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可减弱氯胺酮诱导的δ振荡、δ-γ PAC 和特定解离样行为。这些发现表明,PV-INs调节δ振荡和δ-γ PAC,并确定NR1 和HCN1是氯胺酮作用于PV-INs的靶点,这些靶点可能协同影响解离行为,为解离症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13

13. Xin-Tao Li#, Xin-Yue Li#, Tian Tian, Wen-He Yang, Shuai-Guo Lyv, Yi Cheng, Kai Su, Xi-Hua Lu*, Mu Jin*, Fu-Shan Xue*. The UCP2/PINK1/LC3b-mediated mitophagy is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on of NRG1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edox Biol, 2025, 80: 103511. PMID: 39874927

【题目】

UCP2/PINK1/LC3b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参与NRG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

卢锡华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金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Fu-Shan Xu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n-Tao Li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Xin-Yue Li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摘要】

现有证据表明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通过对线粒体自噬的潜在调节来参与各种心脏保护干预措施。然而,NRG-1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在本项研究中,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和H9C2心肌细胞体外缺氧/复氧(H/R)两种模型来明确NRG-1后处理是否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I/R损伤,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我们通过梗塞面积、心脏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在体实验中NRG-1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RNA测序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NRG-1潜在的下游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检测I/R心肌和H/R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情况。KEGG和GSEA分析表明,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用NRG-1处理的I/R心肌中富集,并且UCP2表现出在线粒体自噬与PINK1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此同时,使用线粒体抑制剂Mdivi-1可显著消除在体心肌细胞NRG-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并且UCP2抑制剂京尼平刺激也可减弱NRG-1后处理对线粒体自噬的激活作用。与此相一致的是,H9C2心肌细胞体外实验表明,NRG-1处理可显著上调UCP2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激活线粒体自噬,而用小干扰RNA介导的UCP2敲低则消除了NRG-1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NRG-1后处理可通过UCP2/PINK1/LC3B信号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对心肌I/R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14

14.Lin-lin Zhang#*, Fang-shi Zhao#, Yi-ze Li#, Zhen-hua Song, Ling-yue Hu, Yuan-jie Li, Rui Zhang, Yong-hao Yu, Guo-lin Wang, Chun-yan Wang*.Molecular hydrogen reduces dermatitis-induced itch, diabetic itch and cholestatic itch by inhibiting spinal oxidative stres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SIRT1-β-catenin pathway in mice.Redox Biol, 2025, 79: 103472. PMID: 39752998

【题目】

氢分子通过SIRT1-β-catenin通路抑制脊髓氧化应激和突触可塑性来减轻小鼠皮炎、糖尿病和胆汁淤积性瘙痒

【通讯作者】

Lin-lin Zhang,Chun-yan Wa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Lin-lin Zha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Fang-shi Zhao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Yi-ze Li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摘要】

慢性瘙痒主要与皮肤病、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有关,通常对目前大多数的止痒药物有抵抗力,因此改进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氧化损伤是脊髓瘙痒敏化和突触可塑性的新决定因素。氢分子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已被证实。在此,我们惊人地发现,吸入(2%)氢气和注射富氢盐水(5 mL/kg,腹腔)都能预防和减轻持续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糖尿病瘙痒和胆汁淤积性瘙痒。氢疗法可逆转皮炎、糖尿病和胆汁淤积后脊髓SIRT1表达的下降以及抗氧化酶(SOD、GPx和CAT)活性的降低。此外,氢气可减少持续性瘙痒模型中的脊髓ROS生成、氧化产物(MDA、8-OHdG和3-NT)积累、β-catenin乙酰化和树突棘密度。脊髓SIRT1抑制消除了氢气的止痒和抗氧化作用,而SIRT1激动则减轻了慢性瘙痒表型、脊髓β-catenin乙酰化和线粒体损伤。β-catenin抑制剂通过减少β-catenin乙酰化、阻断ERK磷酸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有效治疗慢性瘙痒。氢治疗可抑制皮炎和胆汁淤积介导的体外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此外,氢气削弱了胆汁淤积引起的右侧初级扣带皮层与双侧感觉运动皮层以及双侧纹状体之间的大脑功能连接增强。总之,本研究发现了氢分子通过上调SIRT1依赖性β-catenin去乙酰化来减少氧化损伤,从而保护小鼠免受慢性瘙痒和脊髓瘙痒敏化,揭示了一种有前景的瘙痒控制转化发展策略。

15

15.Fan-can Wu#, Wan-you He#, Da Song#, Zhen Wu, Peng Dai, Xue-qin Zheng*, Han-bing Wang*, Chao Xie*.Ropivacaine and celecoxib-loaded injectable composite hydrogel for improved chronic pain-exacerbated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Control Release, 2025, 379: 266-284. PMID: 39800238

【题目】

负载罗哌卡因和塞来昔布的可注射复合水凝胶用于改善慢性疼痛加剧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Xue-qin Zheng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王汉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Chao Xie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关节骨科;

【第一作者】

吴范灿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Wan-you He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Da Song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摘要】

慢性疼痛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疾病,影响着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并且已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尽管极具临床意义,但慢性疼痛与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之间关联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颈上神经节(SCG)在介导慢性疼痛对MI/R损伤影响中的作用,并制定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我们发现慢性疼痛会上调TNF-α表达并引发SCG交感神经元过度活跃,从而加剧MI/R损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注射的普朗尼克/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其负载塞来昔布和罗哌卡因(celecoxib@Laponite-dopamine-alginate-Pluronic F-127@ropivacaine,CLDAFR)。该水凝胶靶向作用于SCG,实现局部缓释治疗药物,从而减轻神经元炎症并抑制神经元过度活跃。CLDAFR水凝胶在体外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热敏凝胶特性和药物控释能力。体内研究表明,应用CLDAFR能通过抑制TNF-α表达和SCG神经元活性,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模型中的MI/R损伤。综上,CLDAFR水凝胶通过精准靶向SCG并提供持续抗炎镇痛作用,为治疗慢性疼痛加剧的MI/R损伤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材料。

检索:唐子元、李慧

翻译:魏政奇、李梓达

校对:张凯源、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李乐

南方 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医学院和Baylor医学院双博士后,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青年麻醉医生,现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3.653分。主要研究方向是围术期神经损 伤和心肌损伤。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一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