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国文 卢志坤 北京报道


(马应龙大药房旗下门店被解除医保定点协议。武汉市医保局/图)

肛肠用药龙头上市公司马应龙(600993.SH)近日卷入回流药风波。

回流药是指已经从医疗医药机构售出给患者的药品,再次或多次被转卖。回流药往往与欺诈骗保有关,存在较大的安全用药隐患,也暴露出部分医疗医药机构的药品购销存在乱象。

日前,央视新闻报道了武汉存在回流药产业链,参保人用医保卡在马应龙大药房两家门店买到的处方药,经过药贩子层层转手和加价,回流到了医疗医药机构,最终用到了患者身上。

武汉市医保局已派出16个工作组,进驻武汉市马应龙全部40家线下医保定点药店,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

截至3月31日,上市公司马应龙方面尚未对此事项进行信息披露。

3月3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电话联系了马应龙公司证券部。其相关人士表示,涉事的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和惠济路店是上市公司子公司旗下的两家门店。相关门店在配合调查。公司判断这个事情的影响没有达到(需要信息披露的地步),需要再看后面的进展。

3月28日,武汉市医保局通报,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彭刘杨路店和惠济路店,因违反《武汉市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相关规定,自2025年3月28日起被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马应龙是一个中华老字号企业,该品牌始创于1582年,是知名肛肠用药品牌,业务主要包括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医药商业。

马应龙医药工业板块的产品主要包括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马应龙八宝眼膏、龙珠软膏等。在医疗服务方面,马应龙在武汉、北京、西安、大同等地建立了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同时与80家县市级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了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医药商业包括医药零售和医药物流两大业务,医药零售业务主要由马应龙大药房运营。此次涉及回流药问题的正是马应龙医药零售业务。

据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23年马应龙大药房以5.35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全国医药零售百强榜第64名。按马应龙2023年营业收入31.37亿元来计算,零售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17%。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许多公立医院门口的交通锥桶、城市栏杆、人行道甚至垃圾桶上,到处可见“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

这些收药小广告背后暗藏一条回流药产业链。

在收药人的收药广告吸引和利益诱惑下,参保人到马应龙大药房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单价为820元/盒。

由于有医保基金支付大部分费用,参保人获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成本极低。

参保人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1万元左右药品,收药人以6至7折的价格回收,参保人得到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现金。

由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处方药,购买处方药需要有医生的处方。马应龙大药房门店销售员,通过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为参保人开具了门诊处方。于是,参保人顺利买到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此后,收药人以492元/盒的价格从参保人手中买药,再层层转卖,将这些药品卖到了武汉新洲区的公立医院、私人诊所、药店。

最后,这些公立医院、私人诊所、药店以800元到850元/盒不等的价格卖给患者。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