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榆林日报以《佳县人民法院“五项举措”提升审判质效》为题,对佳县人民法院紧扣审判执行工作,聚焦案件质效,充分发挥好审判管理工作牵头抓总的“指挥棒”作用,创新理念、精准服务、科学管理,促进审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近年来,佳县人民法院紧扣审判执行工作,聚焦案件质效,充分发挥好审判管理工作牵头抓总的“指挥棒”作用,创新理念、精准服务、科学管理,促进审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4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727件(含旧存43件),审执结2681件,结案率98.31%,各项审判质量考核指标均优于或处于合理区间,审判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连续四年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一盘棋”树大管理观

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局思维、系统观念,构建上下、全员“一盘棋”的“大审管”格局。审管办充分发挥承上启下、联结各方的枢纽作用,统筹规划指导,牵头组织协调,跟踪制约监督,当好规范、保障、促进审判工作的中枢。

统筹流程管理、态势分析、绩效考评、案件评查等覆盖审判工作全过程的监管措施;统筹监督管理职责,保障整个审判管理体系流畅运转;统筹立审执各环节和各诉讼层级协调衔接,确保协调配合、规范有序,让管理更精准有力。

“牛鼻子”抓“关键少数”

提高院庭长办案比例,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优先向院庭长分派,发回重审案件由院庭长轮流办理,涉党政机关案件由院主要领导亲自沟通协调,每月通报院庭长主办、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情况,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严格落实以“阅核制”为抓手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责任。用好“法信”“法答网”“案例库”等智能审判辅助平台。充分发挥评查办的监督职能,健全案件评查反馈、跟踪整改机制,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精准研判,及时总结裁判规则并进行通报,促进裁判尺度统一。通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选,提高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切实狠抓案件质量,降低上诉率、发改率。2024年,院庭长办案数占结案总数的68.37%,阅核案件1050件次,评查案件791件,召开审判委员会讨论疑难复杂案件20次。

“体检表”促办案效率

强化数据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紧盯审执质效指标,建立审执运行态势月度、季度、年度分析研判机制,落实数据会商制度。通过数据看态势,将全院指标分解到个人,着力解决影响审执质效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紧盯案件审执周期,以审判管理通报、专项通报、工作提醒函、预警提示的方式,加强对流程节点和临限案件的监管,紧抓审限管理,严控程序变更,扎实推进长期未结案清理,全面提升办案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2024年,共发出审判管理通报12期、专项通报12期、工作提醒函28份。

“指挥棒”激干事动能

根据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变化及时修订考核指标,合理设置案件难易系数,突出办案工作质量、效率、效果,做好月考核、季考评,及时发现办案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提升办案质效。

用好考评结果,将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提拔、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激发其工作动力,引导法官干警更加注重审执质效,实现“三个效果”统一。

“大合力”求同向聚合

加强与上级法院的沟通督导,提升工作能力。员额法官要担当作为,院庭长在相关庭室之间做好衔接交流,力求案件在本层级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做好本环节工作,力争在“大审管”的合力下尽最大努力以能动履职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审管部门适时研判运行态势,提出合理化建议;人事部门组织好培训学习,优化审执队伍;督察部门做实审务督察,推动问题立行立改;业务部门发挥审执职能,办好每一起案件。

佳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围绕审判管理现代化目标,提升管理水平,让审判管理成为高水平审判质效的助推器,将审判管理工作做细做实,推动审执质效再上新台阶。

来源:榆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