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德昌县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紧锣密鼓推进育秧工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近日,德昌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20余名园区务工村民穿梭在田间,娴熟地整理秧床、播撒稻种、搭建拱膜、覆泥压边……大家相互配合忙育秧、忙生产,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航怕德昌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示范基地。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天我们来到罗所关超高产公关试验田育秧现场。今天采用水育秧的方式,主要是减少落地谷秧苗再生,同时我们在这边还有20个新品种的筛选,就包括有红米、优质稻、高产品种,总共是20个,大概在5月初进行大田移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基地管理部副部长匡应龙说。
近年来,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的研发重心从追求单位产量(亩产粮食)转移到追求单位产值(亩产经济价值),2024年在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首次试验种植了适宜高海拔种植的粳稻螺髻香2号品种。螺髻香2号品种具有米饭绵软、香味浓郁的品质,在德昌生态大米品鉴会上,受到大众评审的一致青睐。
“我们今年在德昌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大面积的示范种植。整种植面积是250亩,我们是3月1号进行的播种,预计在4月的中下旬进行移栽,8月15号进行水稻的收割。”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市场部部长汤涛介绍。
据了解,凭借着良好的气候资源,德昌县用好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开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设计特色稻田景观,点缀彩色树种,搭建景观步道环线,举办插秧节等农时活动,将农业和旅游进行结合发展,达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效果。同时,深挖种粮潜力,推广“粮经轮作”种植模式,在时间上实现无缝衔接,可达到一地两用、一年两收,不断释放土地生产潜能,其中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药材轮作模式,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试验田育秧现场。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市场部部长汤涛说:“这一片我们打算种上水稻和草莓,然后另一片种上油菜花,把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现场采摘,到时候欢迎广大的市民朋友到我们鹿厂沟观花尝果。”
据悉,前期受低温寒潮影响,德昌县育秧工作进程缓慢,近期气温大幅回升,育秧工作全面铺开、稳步推进。该县将一如既往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凉山片区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以规范高效的生产模式提高农民水稻耕种质量和收获效益。(游敏、陈思成、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