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愿意此生都做一棵寻光而生的树,在学前教育的沃土上,心怀阳光、优雅生长。”(引题)
李江红:共赴教育之约 书写成长华章(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清晨,她微笑着迎接一个个懵懂的孩童;白天,她埋头处理着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夕阳西下,她送走每一位家长及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陪伴一拨又一拨孩子长大,带动一批又一批幼教人专业成长。31年的教育历程,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李江红全心全意地做着一件事——让教育回归自然灵动,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李江红和孩子们在户外进行园本课程走进自然实践探索活动。
不平凡的育儿事业
1994年,幼儿师范毕业的李江红被分配到武都区幼儿园任教,从此开始了她挚爱的事业。“童年记忆里留下的温暖和爱的底色让我对幼儿教育充满了向往,这是一份艰辛但滋养人的职业,更是一份有温度的爱的事业!”李江红说,这也是她选择幼儿教育的初衷。
幼儿园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平凡,但在李江红看来,没有“爱”的付出,就难以感受生命的真谛,“把每一件简单的幼教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育儿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李江红的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彤彤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每次与彤彤说话,孩子不是点头就是摇头。在我的一次次耐心引导下,彤彤开始轻声讲话了,也和小朋友主动交谈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彤彤变得开朗了,说话的声音大了,还能举手发言了……”
这样的例子,在李江红的工作中不胜枚举,在幼儿园,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依偎在她身边听故事、做游戏……在孩子们口中、眼中、心中,她是亲切的“园长妈妈”。
“教育的目的不是照一样的模子刻画,而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这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李江红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引入文化办园理念
结合东江幼儿园的实际,李江红重新深入思考,以文化引领办园方向,充分尊重儿童天性,凝练出“灵动教育,生动成长”的办园理念,即基于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然灵动地成长,并致力于打造灵活生动的园所环境,营造向善向美的灵动园所文化,从思想、身心和精神三个层面培养灵动儿童。
思想上,她不断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勇于探索、乐于创新;身心上,培育幼儿健康的体魄、规范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精神上,塑造幼儿丰盈有趣的精神内涵。同时,秉承“课程游戏化”“游戏生活化”的课程理念,将游戏与生活巧妙整合实践,形成了“十大课程体系”,着力培养身体灵活、思维活跃的灵动儿童,让教育理念在实践探索中有效落地。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让我们静心等待,看见花开。”李江红说。
好的教育,是一次美好旅行
“我愿意此生都做一棵寻光而生的树,在学前教育的沃土上,心怀阳光、优雅生长。”每个人的心里可能都有一种使命与坚守,在李江红的信念里,她的使命就是坚守在幼教园地为孩子们培根铸魂。
自2008年任园长以来,李江红先后引领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两所、全市首个公办托育中心,着力打造“环境灵动自然、管理灵动科学、课程灵动多元、保教灵动精细、师幼灵动成长”的高品质园所。
2018年12月,陇南市第一个“名园长工作室”——李江红名园长工作室在东江幼儿园挂牌成立,东江幼儿园也被确定为“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工作室和基地承担了省区市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培训、跟岗研训等任务,截至目前,工作室先后接受省市区各类观摩调研百余次,培训交流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
李江红还是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特聘实践教学指导专家,这些年,她曾先后赴澳门、西藏、宁夏等地,开展幼儿园管理、园长(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课程建设等领域的主题交流及“国培计划”培训,累计开展专题讲座百余场,参培人数达3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陇南地方文化特色,组织开展了“民俗文化节”“陇南千古情”“幼小衔接十部曲”“小橄榄大猜想”“小舞台大梦想”等童蒙养正、传承经典活动,让幼儿在唱一唱、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深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深耕爱国的种子。
2024年以来,李江红还当选为陇南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新的角色赋予了她新的使命: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组织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李江红先后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陇原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等荣誉,2024年,她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从健康成长到快乐教育,从家国情怀到培根育魂,我时时刻刻感受着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我坚信,好的教育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孩子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旅行。”李江红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