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确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建构更富质量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滨州实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积极建构“13334”家校社高质量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滨州特色的“教联体”学校实践。
一、党建统领,构建科学育人体系
学校依托“润德”党建品牌,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健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项内容细化到各学段,通过系列活动在五育融合中形成工作合力和整体效应,形成德育有目标、育人有方向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发展中心为主导、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支持、家长积极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确保“教联体”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二、课程赋能,丰富家校共育内涵
1.以“呵护成长指南”课程形成“慧”育人
学校通过知识普及、家庭教育宣讲等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精准把握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线上线下结合,每学年开展讲座20余次,沙龙10余次;每学年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培训12期。本课程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以“家校桥梁连心”课程搭建“融”育人
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常态化、高质量的沟通机制,增强家校互信度;每学期2次序列化家长会、4次个性化分类家访、问题导向精准沟通常态化。本课程助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3.以“守护少年关爱”课程打造“爱”育人
通过“心光追踪”一生一案案例集、“心桥心语”亲子沟通技巧指导、“心途同行”主题研学,为万余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每学年组织540次社会实践活动。本课程提升了关爱教育的质量,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三、三维网络,保障家庭教育普及
1.纵向贯穿,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体系。学校成立“同心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宣讲团;年级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创建“家校共育项目组”;班级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点,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进行评估。
2.横向联动,建立多科室合作的家庭教育指导支持体系。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各科室密切合作,每学年开展20期家长大讲堂;进行家庭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评出优质课20节,促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开展家庭教育专项课题研究11项,完善家校共育实践模式。
3.多方互动,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协同体系。学校与关工委、妇联、工会等社会各界联合,聘请专家担任顾问,与滨医附院心理科共建联合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咨询和治疗服务,向家长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
四、三支队伍,指导家庭教育高质
1.打造专家型校长队伍。校长带头举办家庭教育讲座10余期,通过家长大讲堂等各种形式,引导广大家长强化家庭教育中责任意识。同时校长坚持进行“亲子教育分享”193期,家长的认知模式悄然发生改变,教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打造服务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省家校协同育人首批名校长、名师”3 名,省市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团成员4名、志愿者14名,为各地市宣讲近百次。2009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3.打造合作型家长队伍。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倡导召开“家庭会议”,引导组建“家长护学岗”,开展家长读书沙龙196期,让家长与学校在互动交流中同心同行。
五、四大工程,推动家庭教育优质
1.实施“百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工程。组织600名教师下沉到10000多个家庭,解决家长遇到的养育难题。走进社区开展个体咨询服务,与家长进行零距离沟通,增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效果。
2.实施“家校共育三个一”亲子工程。利用家庭教育宣传月举办“实验家庭幸福日”主题活动,围绕“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全家总动员”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利用“家长进课堂”、研学活动,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3.实施“家长养育力”提升工程。学校从学生发展、教养策略、家庭建设、合作共育等四个领域开发了通识课程、模块课程、主题课程,刊发《家庭教育导报》64期,形成家长养育力课程体系。
4.强化“一生一案”学生关爱工程。学校落实“一生一案”个性化教育,为每名学生建立档案和台账,记录他们的成长印迹。定期与家长沟通,讨论教育策略的调整。
滨州实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圆心,以“13334”家校社高质量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半径,通过探索与实践,全面建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培育了身心健康、乐观自信的阳光少年。在未来的道路上,滨州实验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实践,书写家校共育的新篇章,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滨州实验学校。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