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送到基辅的时候,连泽连斯基自己都没想到,美国会写得这么直白。
过去三年,他们帮着乌克兰扛前线、供军火、撑财政,现在他们拿了一份协议过来,说要谈“长期资源合作”。这话说得体面,其实就一个意思:该还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但不是还钱,而是把地底下的东西先划拉清楚。
文件核心内容不多,就两条:一,所有战略矿产(包括锂、钛、石墨、稀土)优先打包进一个由美方主导的基金里;二,这个基金先不分红,先清账,把美国过去几年的援助一笔笔算出来,每年收你4%的复利,清完为止。
你没看错,是复利。年年结算,真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金融时报》说得婉转,说这是“基于资源债权结构的新型援助工具”。听着像华尔街设的结构化产品,实则就是战争换矿、炮火换钛。你还不起钱,他们就要你地。
协议里没有写“时间”,只写“偿清为止”。这就是那种签了就别想翻脸的条款。地是你的,矿权不是;国家还在,控制权已经打包出去了。
一位接近基辅谈判组的顾问私下说,这协议“比当年阿根廷的外资矿权交换还狠”。那时候阿根廷也是债台高筑,把潘帕斯的锂矿分批作抵押。签了十年,到头来矿还在,收益全流走,国家只留下债转股的笑话。
现在轮到乌克兰,连谈判桌都摆不稳。泽连斯基没表态,他只能拖。白宫那边给了死线——五月不动议,军援分期款就暂停。你不签?你断粮;你签?你出局。
这不是讨价还价,是趁火打劫。
【图片来自网络】
更诡的是,美方不是空手来的。早在去年底,就有三家美资基金通过离岸公司在乌西部设了勘探前哨。别的国家还在谈打仗的事,他们已经在打地桩。你以为协议未定,他们早就把地图分好了。
谁敢签?没人。
季莫申科装聋作哑,波罗申科只敢在节目里说“资源不能拿未来换”。说白了,他们不是不懂协议的内容,他们只是知道:这个雷谁踩谁死。乌克兰议会像个等爆炸的房间,谁先动,谁就“遗臭万年”。毕竟谁都不想出现在孩子的课本里做“典型教材”吧?
但拖也不是办法。美国不是等你商量,是在替你安排。连基金管理的结构都搭好了:主控公司设在开曼群岛,SPV穿过维京架在伦敦,最后落到波兰和德国的陆上过境点上。
也就是说,矿虽然出自乌克兰,钱先流去美欧那一头。你开采,你清理,你承担风险——他们拿回报、掌控路径、决定售价。
有人说那是对战争援助的“合理回报”。真要讲账,这账早就对不平了。
【图片来自网络】
打从2022年开战起,美国军援从来不讲清偿方式。现在回头翻旧账,才发现每一笔都有数字、有凭据、有利率。那不是帮你打仗,那是拿资源下注,等你输了来兑。
更荒唐的是,这些“债务资产”已经被华尔街几家评级机构包装进了“未来资产预期收益模型”里。人家在交易你地底的矿,你连矿图还没复核完。
乌克兰不是不想反对,它是反不动。你能去哪儿要钱?你能用什么跟美国谈?你一动嘴,对面就摁掉你的军援批号。
所以这不是协议,这是一种执行。谁签都一样,名字只是负责承担责任,资源已经有人收编。
利沃夫那场反对集会人不多,喊了几句“地下不换炮火”,被官方媒体当成边缘事件轻轻带过。但那天之后,总统办公室就没有再更新协议进度。说明他们知道,真要推进,就不是政治交易,而是政权冒险。
【图片来自网络】
没人敢签,但每个人都知道迟早有人要签。
签了那天,这国家的地下经济主权也就封存了。
美国这套操作不复杂——你打仗,他们出武器;你撑不住,他们出协议。协议不能商量,因为资源已经按吨计价。你不是谈合作,而是在被告知一件事:你的矿不再是你说了算。
协议签了,乌克兰看似还在图上,实际上。连地底下的东西,都是人家的质押品。以后你再想开口搞点什么,得先问那边的基金准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