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不少人却感到头昏脑涨、身体疲乏、困倦瞌睡。这些症状仿佛成了春天的“标配”,让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特困生”。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现象。那么,什么是“春困”?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医生对此又有何独到见解呢?

什么是春困

据梁园区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韩祝阳介绍,春困并非疾病,而是季节交换时人体生理变化的一种自然反应。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维持体温,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大脑血流量增加,使得大脑相对清醒。然而,随着春季气温回暖,血管逐渐舒张,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人的精力也随之降低,从而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

从中医角度看,春困与阳气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自然界的阳气经过寒冬的蛰伏,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时开始增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阳气也相应增加。然而,冬季寒冷,人们大多运动量减少,经络运行缓慢,加之春节假期饮食过量,损伤脾胃。春季多雨多湿,外湿引动内湿,人体易被湿邪入侵,从而产生“湿浊内困”的亚健康状态。此时,若机体阳气不足或受阻,人便会出现乏力、嗜睡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认为,春季与肝相应,如果肝气郁结不通,也会阻滞阳气,从而加重春困症状。因此,对于春困的调理,中医建议从疏肝解郁、健脾祛湿入手,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方式来改善体质,提升阳气,从而缓解春困带来的不适。

春日提神有妙招

如何有效缓解春困,让人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春天的到来,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韩祝阳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均衡饮食:春季饮食应以清淡、适量、均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肥甘厚腻和生冷食物,以及凉性蔬果。推荐食用五谷杂粮,如薏米粥、淮山茯苓汤和赤小豆薏米水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祛湿利尿的功效,能有效提神醒脑。薏米粥不仅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还能增强脾胃功能;淮山茯苓汤则能益气养阴,促进消化;赤小豆薏米水更是清热利湿,特别适合春季饮用。

饮茶提神:民间素有“春饮花茶”的习俗。花茶不仅香气扑鼻,还能散发人体内积存的湿邪。中医认为,春季饮用花茶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此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肝火易旺,推荐饮用一些清热败火的茶品,如玫瑰花茶、绿茶、枸杞茶和决明子茶等。绿茶中的咖啡碱成分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活跃度,从而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良好作息:建议每晚11点前上床睡觉,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小憩半小时。合适的枕头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现代人由于久坐低头,颈椎生理曲度易受影响,选择合适的枕头能有效支撑颈部,避免压迫神经和血管,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适当运动:春季应加强体育锻炼,但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以免耗伤津液。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和瑜伽等轻柔运动既能促进人体代谢,又能避免过度疲劳。此外,踏青出游也是不错的选择,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提神醒脑,焕发活力。

头部按摩:头部为诸阳之会,是百脉汇聚之处。春季阳气升发,聚集于头部,因此应注重头部保养。通过按摩头面部穴位,如风池穴、太阳穴和百会穴等,可以促进头部气血通畅,更好地生发阳气,提神醒脑。

韩祝阳提醒,春困是春季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只要注意加强锻炼、调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就能有效缓解。然而,对于由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的春困表现,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巧用饮食缓解春困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能有效缓解春困,轻松拥抱春天。早餐:活力的起点。早餐是一日活力的基石。经过一夜睡眠,人体营养消耗殆尽,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至关重要。燕麦粥是绝佳选择,它富含膳食纤维,能为身体持续供能,让上午工作学习精力充沛。鸡蛋含有优质蛋白,能为大脑补充必需的氨基酸,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吃些新鲜水果,如草莓、蓝莓。草莓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蓝莓中的抗氧化剂,能保护大脑细胞,提升大脑活力,赶走困意。

午餐:对抗春困的关键。午餐在缓解春困中起着关键作用。主食可选择糙米饭,糙米保留了更多的B族维生素,有助于糖分代谢,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配菜上,鱼肉是不错的选择,像三文鱼,对大脑神经细胞有益,可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疲劳感。同时,食用西兰花、菠菜等绿叶蔬菜,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对抗春困。

下午茶:驱散困意的助力。午后,困意往往会不期而至,这时一份适宜的下午茶能帮我们重新打起精神。一杯绿茶,富含咖啡因和儿茶素,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神醒脑;儿茶素则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大脑健康。此外,吃几颗坚果,如腰果、杏仁。腰果富含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导致的疲劳;杏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抗氧化,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作,有效缓解困意。

晚餐:平稳身心的保障。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加重春困。可以选择小米粥,小米富含色氨酸,能帮助人体合成褪黑素,调节睡眠。搭配适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含有大豆异黄酮,可调节身体激素水平,让人身心放松。此外,适量食用鸡肉,补充蛋白质,避免因营养缺乏导致的困倦。

警惕“假春困”:可能是疾病信号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不少人都会感到困倦,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春困。然而,你是否想过,有些困意并非简单的春困,而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预警信号。对此,韩祝阳特别提醒,以下几种情况需格外警惕。

心脑血管风险

春季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时期。当频繁出现打哈欠、头晕、头痛,甚至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些看似与春困相似的表现,极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堵塞的征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迅速,一旦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为健康争取宝贵的时间。

肝脏功能受损

肝脏疾病同样可能以困倦乏力作为主要症状。如果在感到困倦的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甚至出现黄疸等症状,就应高度怀疑肝脏功能受损。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及时到医院进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导致春季嗜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缓,患者会出现嗜睡、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春困极为相似,容易被忽视。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来源:京九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