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颖钰)“每年三四月份是花开的美丽季节,却也是精神专科患者就诊量增加的时期。春天情绪易波动,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在会上介绍,人与人敞开心扉的交流可以帮助疏解情绪,为心灵减压。


4月3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图

黄薛冰表示,从中医角度来讲,情绪也叫情志,是由五脏当中的肝来负责的。肝功能过强或者不足,就会导致情绪出现狂躁或者低落。从现代精神医学角度来看,春天光照时间增多,人体的生物钟面临再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递质分泌的紊乱,进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相比抑郁,春天情绪亢奋、急躁更为多见。

面对这个季节的情绪变化,该如何进行调整?黄薛冰支招:

第一,调整睡眠,让人体的生物节律与大自然的节律相一致。冬天通常早睡晚起,春天可以晚睡早起,增加活动时间。

第二,加强互动。一方面是与大自然的互动,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发泄过于充足的精力或者是过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互动,通过与人的互动疏泄情绪、获得支持、打开心扉、增强自信。

第三,如果在春季情绪波动过于严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情绪亢奋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要及时就医。

目前,不少人把交互式AI当成“心理树洞”倾诉烦恼。对此,黄薛冰认为,“我们和AI交流时不用担心外在评价,会更加放松,更容易吐露心里话。但如果只和AI交流,久而久之就不容易把握社交的界限,逐渐变得情感平淡、疏离。”

“跟真人交流虽然有些时候让我们感到有压力,但有助于帮助我们跳出自我视角,从外在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以便做出自我调整。”黄薛冰补充说,“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帮我们学会识别他人的情感,学习别人表达情感的方法。与AI的互动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互动,只能在某些情况下让AI做一个小小的补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